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武汉大余湾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 理论意义第13页
        (二) 现实意义第13-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一) 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第14-15页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运用第15-17页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3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 传统村落第18页
        (二) 文化旅游第18-19页
        (三) 旅游可持续发展第19-20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0-23页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0-21页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的文化旅游研究第21-22页
        (三) 利益相关者理视角的开发模式研究第22-23页
第二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大余湾文化旅游开发困境分析第23-34页
    一、大余湾文化旅游概况第23-25页
        (一) 大余湾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第23-24页
        (二) 大余湾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第24-25页
    二、大余湾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第25-28页
        (一) 村民第26页
        (二) 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第26-27页
        (三) 文化旅游开发商第27页
        (四) 游客第27-28页
    三、大余湾利益相关者的调查研究第28-32页
        (一) 大余湾村民的调查研究第28-30页
        (二) 大余湾政府管理者和村委会的调查研究第30-31页
        (三) 大余湾开发商的调查研究第31页
        (四) 大余湾游客的调查研究第31-32页
    四、大余湾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剖析第32-34页
        (一) 因保护主体缺位导致的传统风貌破坏第32页
        (二) 因沟通机制不畅导致的多方关系紧张第32-33页
        (三) 因主体单一化导致的三方权责不对等第33-34页
第三章 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借鉴第34-41页
    一、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第34-36页
        (一) 传统村落数量和地区分布情况第34-35页
        (二) 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第35-36页
    二、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典型发展模式第36-38页
        (一) 安徽西递村:村民主导发展模式第36-37页
        (二) 安徽宏村:开发商主导发展模式第37-38页
        (三) 浙江诸葛村: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第38页
    三、典型发展模式的优劣分析第38-41页
        (一) 政府主导型模式优缺点第38-39页
        (二) 社区(居民)主导型模式优缺点第39页
        (三) 开发商(市场)主导型模式优缺点第39页
        (四) 典型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大余湾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第41-44页
    一、建立多方参与的保护机制第41页
    二、搭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渠道第41-42页
    三、明确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权责第42-44页
第五章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和科研经历第51-52页
附录2: 问卷调查表第52-53页
附录3: 基于居民的访谈提纲第53页
附录4: 基于游客的访谈提纲第53页
附录5: 基于开发商的访谈提纲第53-54页
附录6: 基于村委会的访谈提纲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进贤县军山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牡丹江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