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重组问题研究--以宝钢、武钢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基本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6页
        1.4.1 创新之处第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供给侧改革与企业重组研究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与相关理论第16-19页
        2.1.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第16-18页
        2.1.2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理论第18-19页
    2.2 企业重组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9-22页
        2.2.1 重组的概念第19-20页
        2.2.2 重组的相关理论第20-22页
第3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及重组意义第22-30页
    3.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现状第22-27页
        3.1.1 资产负债率在警戒线之上第22-23页
        3.1.2 持续盈利压力较大第23-25页
        3.1.3 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下降第25-27页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重组的重要意义第27-30页
        3.2.1 有助于我国钢铁企业实现规模化第27-28页
        3.2.2 有助于获得更多铁矿石的议价权第28页
        3.2.3 有助于提升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第28-30页
第4章 宝钢与武钢重组案例介绍及分析第30-48页
    4.1 宝钢和武钢企业概况第30-33页
        4.1.1 宝钢概况第30-31页
        4.1.2 武钢概况第31-33页
    4.2 宝钢、武钢重组动因分析第33-40页
        4.2.1 外在动因第33-37页
        4.2.2 内在动因第37-40页
    4.3 宝钢、武钢重组历程第40-43页
        4.3.1 重组前期准备第40-41页
        4.3.2 重组具体过程第41-43页
        4.3.3 重组方案概述第43页
    4.4 宝钢与武钢重组后效果分析第43-48页
        4.4.1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第43-44页
        4.4.2 产业集中度有所回升第44-46页
        4.4.3 利润实现扭亏为盈第46-48页
第5章 宝钢与武钢重组中存在难点及对策第48-53页
    5.1 宝钢与武钢重组中存在难点第48-50页
        5.1.1 企业债务问题第48-49页
        5.1.2 人员分流安置第49页
        5.1.3 管理能力整合第49-50页
    5.2 对宝钢与武钢重组提出对策建议第50-53页
        5.2.1 建立债务共同分担机制第50-51页
        5.2.2 建立人员重组与整合机制第51页
        5.2.3 制定统一的选人用人制度第51-53页
第6章 对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启示第53-56页
    6.1 从政府层面第53-54页
        6.1.1 加强钢铁行业监管第53页
        6.1.2 鼓励劣质企业退出第53页
        6.1.3 兼并重组形成产业集群第53-54页
    6.2 从企业层面第54-56页
        6.2.1 深化企业制度改革第54页
        6.2.2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54-55页
        6.2.3 提升重组后的整合效果第55-56页
第7章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宁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TH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研究--基于COSO框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