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生态招商引资研究--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山区县招商引资的研究 | 第10页 |
二、山区县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 第10-11页 |
三、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山区县招商引资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四、研究述评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6页 |
一、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山区县招商引资的关系 | 第16-24页 |
第一节 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 第16-18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二、循环经济 | 第16-17页 |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政府职能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山区县招商引资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一、招商引资的内涵 | 第18页 |
二、山区县的特点及对招商引资的需要 | 第18-21页 |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对山区县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 | 第21-23页 |
一、生态环境是山区县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 | 第21页 |
二、生态环保是山区县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第21-23页 |
第四节 山区县招商引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反哺 | 第23-24页 |
一、山区县招商引资为生态环保提供资金支持 | 第23页 |
二、山区县招商引资助推生态环境提升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德化县生态招商引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德化县“等商上门”到“生态招商”的转变 | 第24-37页 |
一、德化县招商引资转变的过程 | 第24-27页 |
二、德化县招商引资转变的成效 | 第27-28页 |
三、德化县招商引资优势和经验 | 第28-37页 |
第二节 德化县生态招商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一、招商层次仍不高 | 第37页 |
二、生态招商引资区域竞争压力大 | 第37-38页 |
三、生态招商引资监管评估较弱 | 第38-39页 |
四、特色资源比较优势没有体现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德化县生态招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一、生态环保理念下顶层设计缺乏 | 第40页 |
二、生态招商可持续能力有限 | 第40-41页 |
三、生态招商制度不完善 | 第41-42页 |
四、生态招商方式地域特色不明显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山区县生态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 | 第44-52页 |
第一节 山区县生态招商引资的原则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加强山区县生态招商的顶层设计 | 第45-46页 |
一、强化生态环保意识 | 第45页 |
二、强化全局规划 | 第45页 |
三、发展特色生态项目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提升山区县生态招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6-48页 |
一、加强招商引资的机构和队伍建设 | 第46页 |
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 第46-47页 |
三、引进高端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 | 第47页 |
四、招商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完善山区县生态招商的制度体系建设 | 第48-50页 |
一、创新招商跟踪和服务制度 | 第48-49页 |
二、加强生态招商的监管 | 第49-50页 |
三、健全绿色考核机制 | 第50页 |
第五节 整合招商方式 | 第50-52页 |
一、发挥产业链招商优势 | 第50-51页 |
二、拓宽招商渠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