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存货管理概述 | 第17-23页 |
2.1 存货管理概念及其作用 | 第17-18页 |
2.1.1 存货管理概念 | 第17页 |
2.1.2 存货管理作用 | 第17-18页 |
2.2 存货管理的几种模式 | 第18-23页 |
2.2.1 ABC类管理法 | 第19-20页 |
2.2.2 ERP管理模式 | 第20-21页 |
2.2.3 JIT管理模式 | 第21-22页 |
2.2.4 VMI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第3章 SY股份有限公司存货管理现状 | 第23-33页 |
3.1 公司相关情况 | 第23-25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3-24页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第24-25页 |
3.2 存货基本情况 | 第25-28页 |
3.3 存货管理流程 | 第28-33页 |
3.3.1 采购管理 | 第28-29页 |
3.3.2 储存管理 | 第29-30页 |
3.3.3 出库管理 | 第30-32页 |
3.3.4 盘点管理 | 第32页 |
3.3.5 核算管理 | 第32-33页 |
第4章 SY股份有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1页 |
4.1 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4.1.1 存货管理流程执行不到位 | 第33-34页 |
4.1.2 预算编制开展情况低于预期 | 第34-35页 |
4.1.3 考核机制不完善 | 第35页 |
4.1.4 安全库存量偏高 | 第35-36页 |
4.1.5 供应链优化意识薄弱 | 第36-37页 |
4.2 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4.2.1 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37-39页 |
4.2.2 员工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 第39页 |
4.2.3 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 | 第39页 |
4.2.4 缺乏准确的前置时间控制机制 | 第39-41页 |
第5章 SY股份有限公司存货管理改进措施 | 第41-47页 |
5.1 加强存货采购环节管理 | 第41-42页 |
5.1.1 建立供应商考核制度 | 第41页 |
5.1.2 完善采购计划审批制度 | 第41-42页 |
5.1.3 加强存货入库质检制度 | 第42页 |
5.2 加强存货仓储环节管理 | 第42-43页 |
5.3 加强存货发出环节管理 | 第43-44页 |
5.3.1 加强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 | 第43页 |
5.3.2 建立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 | 第43-44页 |
5.4 编制合理的企业存货预算 | 第44-45页 |
5.5 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 第45页 |
5.6 建立存货信息平台 | 第45-47页 |
第6章 SY股份有限公司改进存货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47-52页 |
6.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47-50页 |
6.1.1 建立存货管理专职部门 | 第48页 |
6.1.2 明确岗位权力和职责 | 第48页 |
6.1.3 建立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考核机制 | 第48-50页 |
6.2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 | 第50-5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2-54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52-53页 |
7.2 论文不足及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