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2.1 国外对于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2.1.1 国外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演变 | 第11-13页 |
2.1.2 国外常见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方法 | 第13-14页 |
2.1.3 国外商业银行绩效研究的综述 | 第14页 |
2.2 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2.1 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研究发展阶段 | 第14-15页 |
2.2.2 国内商业银行绩效的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2.2.3 国内商业银行绩效研究的综述 | 第16-18页 |
第3章 粗糙集概述 | 第18-22页 |
3.1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3.1.1 信息系统 | 第18页 |
3.1.2 等价关系 | 第18-19页 |
3.1.3 近似集 | 第19-20页 |
3.2 粗糙集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3.2.1 粗糙集的相关概述 | 第20-21页 |
3.2.2 粗糙集的研究现状与优势 | 第21-22页 |
第4章 基于粗糙集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模型的构建 | 第22-35页 |
4.1 基于粗糙集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模型建立的具体步骤 | 第22-24页 |
4.1.1 基本假设 | 第24页 |
4.2 基于粗糙集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指标选取 | 第24-30页 |
4.2.1 绩效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4-25页 |
4.2.2 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25页 |
4.2.3 绩效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 第25-30页 |
4.2.4 绩效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30页 |
4.3 属性数据离散化 | 第30-33页 |
4.3.1 属性离散化的简述 | 第30-31页 |
4.3.2 常见的属性离散方法 | 第31-32页 |
4.3.3 属性离散化过程 | 第32-33页 |
4.4 属性约简 | 第33-34页 |
4.5 得出决策规则 | 第34-35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5.1 基于粗糙集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模型操作流程 | 第35-36页 |
5.2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样本数据的处理 | 第36-38页 |
5.3 数据属性离散化 | 第38-42页 |
5.4 属性约简 | 第42-43页 |
5.5 规则提取 | 第43-45页 |
5.6 导出决策规则并检验 | 第45-4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50页 |
6.1 模型特点与结论 | 第47-48页 |
6.1.1 模型特点 | 第47页 |
6.1.2 结论和建议 | 第47-48页 |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48页 |
6.3 研究的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