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村级土地自身管理上的困难 | 第13页 |
1.1.2 村级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遗留的问题 | 第13-15页 |
1.1.3 新农村建设 | 第15页 |
1.2 论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提高村级土地使用效率 | 第16页 |
1.2.2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中脱贫工作开展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村级土地民主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2.1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页 |
2.2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 | 第19-20页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4 “公地悲剧”论 | 第20-21页 |
2.5 寻租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浙江省村级土地民主管理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3.1 浙江省民主管理状况 | 第23-29页 |
3.1.1 浙江省土地使用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 第24-25页 |
3.1.2 浙江省土地分类利用情况 | 第25-26页 |
3.1.3 浙江省村级土地民主管理政策实施状况 | 第26-29页 |
3.2 浙江省村级土地民主管理案例 | 第29-31页 |
3.2.1 平湖市“九个一”工作推进村级土地民主管理创造活动 | 第29-30页 |
3.2.2 嘉兴市“433”创建计划指导村级土地民主管理活动 | 第30页 |
3.2.3 乌镇“五环工作法”打造村级土地民主管理活动 | 第30-31页 |
3.3 浙江省村级土地民主管理特点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村级土地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33-39页 |
4.1 农村土地产权的明确促进村级土地民主管理 | 第33-34页 |
4.2 承包者对土地的保护意识可以保证土地的长效使用 | 第34-36页 |
4.3 合理的监督机制保障村级土地民主管理的成果 | 第36-37页 |
4.3.1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遏制贪污腐败的手段 | 第36-37页 |
4.3.2 合理的监督机制是对村民权益的保障 | 第37页 |
4.4 土地转让过程中透明的收益分配决策保护村民权益 | 第37-39页 |
4.4.1 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村民权利 | 第38页 |
4.4.2 土地利益分配透明化是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浙江省村级土地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5.1 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 第39-40页 |
5.2 土地权责不明所带来的土地过度使用 | 第40-41页 |
5.3 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寻租现象普遍 | 第41-42页 |
5.4 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不公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浙江省村级土地民主管理优化对策 | 第44-48页 |
6.1 推动“集中治理”走向“长效管理” | 第44-45页 |
6.1.1 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 第44页 |
6.1.2 制定土地管理约定,明确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义务和权利 | 第44-45页 |
6.2 推动“以权治村”走向“依法治村” | 第45-46页 |
6.2.1 通过立法建制保护农民在土地转让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 第45页 |
6.2.2 建章立制,落实耕地保护、动态巡查、矛盾纠纷调节等日常管理工作 | 第45-46页 |
6.3 推动“干部治理”走向“村民共治” | 第46-48页 |
6.3.1 统一民主决策程序,凡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进行民主决策 | 第46页 |
6.3.2 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 第46-47页 |
6.3.3 提高村民民主意识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