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第一部分、早期肠内营养与喂养不耐受 | 第11-15页 |
1.早期肠内营养的定义 | 第11页 |
2.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3.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定义、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4.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流行病学 | 第13页 |
5.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6.现代医学改善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主要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中医药改善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中医药改善危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5-16页 |
2.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中医症候归纳 | 第16页 |
3.中医药改善危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的方药探讨 | 第16-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前言 | 第26-27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1.病例来源 | 第27页 |
2.纳入标准 | 第27页 |
3.排除标准 | 第27页 |
4.脱落标准 | 第27页 |
5.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5.1 研究类型 | 第27页 |
5.2 抽样方法 | 第27页 |
5.3 样本量计算 | 第27-28页 |
5.4 分组方法 | 第28页 |
5.5 治疗方法 | 第28-29页 |
6.观察指标 | 第29-30页 |
6.1 基线观察指标 | 第29页 |
6.2 喂养不耐受情况观察指标 | 第29页 |
6.3 营养、炎症、免疫情况观察指标 | 第29-30页 |
7.统计学方法 | 第30-31页 |
诊疗标准 | 第31-32页 |
1.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疗效评定标准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7页 |
1.基线数据结果 | 第32-33页 |
2.疗效评判 | 第33-37页 |
2.1 喂养不耐受情况疗效评判 | 第33-35页 |
2.2 两组营养、炎症、免疫及安全指标改善疗效评判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3页 |
1.资生丸方剂的来源与方义分析 | 第37页 |
2.资生丸方剂改善喂养不耐受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37页 |
3.资生丸方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4.资生丸方剂及其药物组成在危重症领域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5. 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5.1 喂养不耐受、肠内喂养量及胃肠道症状或体征比较 | 第39页 |
5.2 营养、炎症、免疫、安全指标比较 | 第39-42页 |
6.展望与存在问题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一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调查表 | 第47-49页 |
附录二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