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6页 |
1.1 国内外蜂蜜中毒概述 | 第15-17页 |
1.2 有毒蜂蜜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有毒蜂蜜的定义、性质 | 第17页 |
1.2.2 有毒蜜粉源植物 | 第17-19页 |
1.2.3 有毒蜂蜜鉴别技术 | 第19-20页 |
1.3 雷公藤甲素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3.1 雷公藤甲素的结构和性质 | 第20-21页 |
1.3.2 雷公藤甲素的毒性效应 | 第21-22页 |
1.3.3 雷公藤甲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4-2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6-3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1.3 样品前处理 | 第26-27页 |
2.1.4 仪器条件 | 第27-28页 |
2.1.5 方法验证 | 第2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2.2.1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2.2.2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29-31页 |
2.2.3 方法验证 | 第31-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柱前衍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36-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6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6页 |
3.1.3 样品和标准品前处理 | 第36-37页 |
3.1.4 仪器条件 | 第37-38页 |
3.1.5 方法确证 | 第3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3.2.1 仪器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3.2.2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40-45页 |
3.2.3 方法验证 | 第45-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在贮藏过程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 第50-55页 |
4.1 前言 | 第50页 |
4.2 雷公藤甲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降解规律研究 | 第50-51页 |
4.2.1 材料、试剂 | 第50页 |
4.2.2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50页 |
4.2.3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 第50-51页 |
4.2.4 雷公藤甲素在不同条件下降解规律的研究 | 第51页 |
4.3 雷公藤甲素在蜂蜜中的降解规律研究 | 第51-54页 |
4.3.1 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4.3.2 样品前处理 | 第51-52页 |
4.3.3 仪器条件 | 第52页 |
4.3.4 试验样品的制备 | 第52页 |
4.3.5 雷公藤甲素在蜂蜜贮藏过程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5-57页 |
5.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直接测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5页 |
5.2 柱前衍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5-56页 |
5.3 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在贮藏过程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