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3-24页 |
1 产业与生态产业 | 第13页 |
2 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13-24页 |
2.1 文献获取与论证 | 第13-16页 |
2.2 研究阶段划分 | 第16-17页 |
2.3 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 第17-21页 |
2.4 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 第21-24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24-38页 |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4-26页 |
1.1 研究目标 | 第2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 第25-26页 |
2 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 研究路线 | 第26-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 第27-34页 |
3.1 研究区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 第28-30页 |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第30-34页 |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第34-38页 |
4.1 自然条件数据 | 第34-35页 |
4.2 资源状况数据 | 第35页 |
4.3 人.特征数据 | 第35页 |
4.4 社会经济数据 | 第35-36页 |
4.5 水土流失数据 | 第36页 |
4.6 土地利用数据 | 第36页 |
4.7 石漠化数据 | 第36-37页 |
4.8 产业现状数据 | 第37-38页 |
三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机制 | 第38-42页 |
1 农村经济合作社对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机制研究 | 第38-40页 |
1.1 市场机制 | 第38-39页 |
1.2 技术机制 | 第39-40页 |
1.3 信息机制 | 第40页 |
2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管理机制研究 | 第40-42页 |
2.1 政府 | 第41页 |
2.2 科研单位 | 第41页 |
2.3 农户 | 第41页 |
2.4 公司 | 第41-42页 |
四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模式 | 第42-52页 |
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42页 |
2 模式构建的边界条件 | 第42-44页 |
2.1 毕节示范区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2.2 花江示范区边界条件 | 第44页 |
3 模式构成的技术体系 | 第44-46页 |
3.1 毕节撒拉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技术体系 | 第45页 |
3.2 关岭-贞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技术体系 | 第45-46页 |
4 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 | 第46-50页 |
4.1 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治理模式 | 第46-49页 |
4.2 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环境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生态产业治理模式 | 第49-50页 |
5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前后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五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措施 | 第52-57页 |
1.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朝营小流域 | 第52-54页 |
1.1 专属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文件 | 第52页 |
1.2 政策优惠 | 第52-53页 |
1.3 科研扶持 | 第53页 |
1.4 加强农户教育 | 第53-54页 |
1.5 信贷资金扶持。 | 第54页 |
1.6 鼓励土地入股 | 第54页 |
2 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顶坛小流域 | 第54-57页 |
2.1 体制与政府 | 第55页 |
2.2 农民 | 第55-57页 |
六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试验示范 | 第57-66页 |
1 毕节示范点建设与效果 | 第57-61页 |
1.1 示范点生态经济问题 | 第57页 |
1.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 第57-58页 |
1.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工程布局 | 第58-59页 |
1.4 示范点建设效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2 花江示范点建设与效果 | 第61-64页 |
2.1 示范点生态经济问题 | 第61页 |
2.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任务 | 第61-62页 |
2.3 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工程布局 | 第62-63页 |
2.4 示范点建设效果与分析 | 第63-64页 |
3 示范建设成效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七 态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经济效益评价 | 第66-75页 |
1 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 第66页 |
2 监测布局与监测点 | 第66页 |
3 监测过程与实验过程 | 第66-67页 |
3.1 监测过程 | 第66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66-67页 |
4 数据分析与计算结果 | 第67-73页 |
4.1 短期生态产品经济效益 | 第67-71页 |
4.2 中期生态产品经济效益 | 第71页 |
4.3 长期生态产品经济效益 | 第71-73页 |
5 效益监测评价对比分析 | 第73-75页 |
5.1 短期效益检测评价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5.2 中期效益检测评价对比分析 | 第74页 |
5.3 长期效益检测评价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八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生态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推广与应用 | 第75-78页 |
1 模式存在问题优化 | 第75-76页 |
1.1 毕节示范区模式问题优化 | 第75页 |
1.2 花江示范区模式问题优化 | 第75-76页 |
2 模式推广适宜性分析 | 第76页 |
3 模式推广应用范围 | 第76-77页 |
4 模式推广的保障性措施 | 第77-78页 |
4.1 国家政策 | 第77页 |
4.2 地方政策 | 第77-78页 |
九 结论与讨论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2011年毕节撒拉溪典型农户调查表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