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改进模式研究--基于中鸿白银产业投资基金的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论第9-1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方法第10页
    1.3 创新点第10-11页
第2章 产业投资基金理论综述第11-16页
    2.1 产业投资基金相关概念第11-12页
    2.2 产业投资基金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2-16页
        2.2.1 私募股权基金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2-14页
        2.2.2 产业投资基金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4-16页
第3章 产业投资基金概论第16-20页
    3.1 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营模式第16-18页
        3.1.1 组织形式第16-17页
        3.1.2 设立方式第17页
        3.1.3 募集方式第17页
        3.1.4 资金投向第17页
        3.1.5 退出渠道第17-18页
    3.2 产业投资基金预期收益的来源与分配第18-19页
    3.3 产业投资基金运营风险的预期与管控第19-20页
第4章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及问题第20-24页
    4.1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第20-21页
        4.1.1 第一阶段:起步期(1985 年-1994 年)第20页
        4.1.2 第二阶段:初步成长期(1995 年-2005 年)第20页
        4.1.3 第三阶段:快速成长期(2006 年至今)第20-21页
    4.2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4.2.1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外部条件不完善第21-22页
        4.2.2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内部制度不健全第22-24页
第5章 对中银产投运营思路的改进第24-32页
    5.1 中银产投的介绍第24-26页
        5.1.1 中银产投的成立概况第24页
        5.1.2 中银产投运营的主要思路第24-26页
    5.2 中银产投的典型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5.3 中银产投的运营新思路第28-32页
        5.3.1 新思路使基金投资者拥有了自融资和再投资的权利第30页
        5.3.2 新思路将基金的直线型投资转变为一种环型投资第30页
        5.3.3 新思路强调基金中投融资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第30-32页
第6章 对中银产投运营模式的改进第32-42页
    6.1 对中银产投运作与管理的改进第32-35页
        6.1.1 对投资人的类型和出资比例的改进第32-33页
        6.1.2 对投资人拥有的责权利约定的改进第33-34页
        6.1.3 对基金的申购方式与流程的改进第34-35页
        6.1.4 对基金的资金投向与管理的改进第35页
        6.1.5 对基金的担保人与无限责任合伙人约定的改进第35页
    6.2 对中银产投制度性保障的约束第35-38页
        6.2.1 将绝对控股保障转变为投资者优质资产与项目保障第36页
        6.2.2 将保值型投资品保障为主转变为高赢利型投资项目保障为主第36页
        6.2.3 对制度设计保障的改善第36-37页
        6.2.4 对合作伙伴保障的改善第37-38页
        6.2.5 保证金制度保障第38页
    6.3 对中银产投退出机制的约束第38-42页
        6.3.1 对基金存续条款的改进第38-40页
        6.3.2 对基金赎回条款的改进第40页
        6.3.3 对基金终止条款的改进第40-41页
        6.3.4 对基金清算条款的改进第41-42页
第7章 对中银产投预期收益来源和分配的改进第42-47页
    7.1 对中银产投预期收益来源的改进第42-44页
    7.2 对中银产投收益分配的改进第44-47页
        7.2.1 项目收益的分配方式第44-45页
        7.2.2 技术共享方式第45-46页
        7.2.3 专业人才共享方式第46页
        7.2.4 自融资权利的分配方式第46-47页
第8章 对中银产投运营风险预期和管控的改进第47-52页
    8.1 对中银产投运营风险预期的改进第47-49页
        8.1.1 基金投资经理的风险第47-48页
        8.1.2 投资细节的保密风险第48页
        8.1.3 市场风险第48页
        8.1.4 投资人风险第48-49页
    8.2 对中银产投运营风险管控的改进第49-52页
        8.2.1 对基金投资经理风险管控的改进第49页
        8.2.2 对业绩记录风险管控的改进第49页
        8.2.3 对投资细节保密风险管控的改进第49-50页
        8.2.4 对变现能力受限风险管控的改进第50页
        8.2.5 对政策变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控的改进第50页
        8.2.6 对机构风险管控的改进第50-51页
        8.2.7 对投资人风险管控的改进第51-52页
第9章 结论与建议第52-55页
    9.1 结论第52-53页
    9.2 建议第53-55页
        9.2.1 内部保障的建议第54页
        9.2.2 外部保障的建议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A 改进前后中银产投运作与管理对比表第58-61页
个人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产证券化研究--以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为例
下一篇:厦门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