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格雀儿山岩体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12-25页 |
|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13页 |
| 1.2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1.2.1 研究区以往地质勘查概况 | 第13-17页 |
|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国内外花岗岩类及其成矿专属性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1.4.1 选题来源 | 第20页 |
| 1.4.2 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1.5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1-24页 |
| 1.6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24-25页 |
| 第2章 雀儿山岩体区域地质背景 | 第25-39页 |
| 2.1 大地构造属性 | 第25-30页 |
| 2.2 区域地层 | 第30-35页 |
| 2.3 区域构造 | 第35-36页 |
| 2.4 区域岩浆岩 | 第36-39页 |
| 第3章 雀儿山岩体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63页 |
| 3.1 雀儿山岩体岩石学特征 | 第39-40页 |
| 3.2 雀儿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40-58页 |
| 3.2.1 常量元素特征 | 第42-49页 |
| 3.2.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9-55页 |
| 3.2.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55-58页 |
| 3.3 U-Pb测年 | 第58-62页 |
| 3.4 年代学特征 | 第62-63页 |
| 第4章 雀儿山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 第63-74页 |
| 4.1 矿物及岩石学特征判别 | 第63-66页 |
| 4.2 常量元素判别 | 第66-68页 |
| 4.3 微量元素判别 | 第68-71页 |
| 4.4 雀儿山岩体侵位机制讨论 | 第71-74页 |
| 4.4.1 岩体侵位与围岩关系 | 第71-72页 |
| 4.4.2 区域构造、岩浆作用及围岩刚性位移 | 第72-74页 |
| 第5章 雀儿山岩体岩浆演化序列及成矿作用 | 第74-97页 |
| 5.1 雀儿山岩体构造演化形成 | 第74-76页 |
| 5.2 雀儿山花岗岩体岩浆演化序列 | 第76-78页 |
| 5.2.1 岩石结构特征变化 | 第76页 |
| 5.2.2 构造—岩浆演化 | 第76-78页 |
| 5.3 雀儿山岩体与矿化 | 第78-91页 |
| 5.3.1 雀儿山—格聂花岗岩带相关矿床 | 第82-90页 |
| 5.3.2 岩浆作用与成矿 | 第90-91页 |
| 5.4 雀儿山岩体含铀探讨 | 第91-93页 |
| 5.5 雀儿山花岗岩成矿专属性 | 第93-97页 |
| 结论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