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2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3 课题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及前沿发展状况 | 第18-20页 |
1.4 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 第20-22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套筒式压力调节阀结构及相关特性 | 第24-36页 |
2.1 压力调节阀的结构 | 第24-26页 |
2.1.1 初设计压力调节阀结构 | 第24-25页 |
2.1.2 改进后压力调节阀结构 | 第25-26页 |
2.2 压力调节阀的调压工作原理 | 第26-29页 |
2.2.1 调节阀节流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2.2 新型压力调节阀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2.3 压力调节阀的相关特性 | 第29-36页 |
2.3.1 压力调节阀的流量系数 | 第29页 |
2.3.2 压力调节阀的可调比 | 第29-31页 |
2.3.3 压力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 第31-36页 |
第三章 数值模拟理论及应用软件介绍 | 第36-46页 |
3.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36-37页 |
3.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模型 | 第37-42页 |
3.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7-40页 |
3.2.2 湍流模型 | 第40-41页 |
3.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3.3 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算法 | 第42-43页 |
3.4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介绍 | 第43-44页 |
3.4.1 前处理软件—ANSYS ICEM CFD | 第43页 |
3.4.2 数值模拟软件—FLUENT | 第43-44页 |
3.4.3 后处理软件—Tecplot | 第44页 |
3.5 本课题用到的建模软件SolidWorks介绍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初设计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46-56页 |
4.1 初设计压力调节阀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4.2 数值模拟计算 | 第47-48页 |
4.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4.3.1 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流动分析 | 第48-51页 |
4.3.2 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压力分析 | 第51-53页 |
4.3.3 压力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第53-54页 |
4.3.4 压力调节阀的工作适用性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改进后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56-68页 |
5.1 改进后压力调节阀计算模型 | 第56-57页 |
5.2 数值模拟计算 | 第57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7-63页 |
5.3.1 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流动分析 | 第57-61页 |
5.3.2 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压力分析 | 第61-62页 |
5.3.3 压力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第62-63页 |
5.3.4 压力调节阀的工作适用性 | 第63页 |
5.4 改进后压力调节阀试验研究 | 第63-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改进前后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对比分析 | 第68-74页 |
6.1 改进前后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流动对比分析 | 第68-70页 |
6.2 改进前后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压力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6.3 改进前后压力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第71-72页 |
6.4 改进前后压力调节阀工作适用性对比 | 第7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七章 压力调节阀套筒节流孔形状优化分析 | 第74-90页 |
7.1 当前压力调节阀存在的问题 | 第74页 |
7.2 压力调节阀套筒节流孔形状优化方案 | 第74-75页 |
7.3 方案一的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7.3.1 方案一的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分析 | 第75-78页 |
7.3.2 方案一的压力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第78-79页 |
7.4 方案二的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7.4.1 方案二的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分析 | 第79-82页 |
7.4.2 方案二的压力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第82-84页 |
7.5 方案三的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88页 |
7.5.1 方案三的压力调节阀内部流场分析 | 第84-86页 |
7.5.2 方案三的压力调节阀流量特性分析 | 第86-88页 |
7.6 压力调节阀套筒节流孔形状优化结果及建议 | 第88-89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8.1 结论 | 第90-91页 |
8.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裹的学术论文 | 第98-10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0-101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