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通主枢纽南站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建设目标 | 第13-15页 |
二、客运南站信息化设计要点 | 第15-16页 |
三、建设内容 | 第16-18页 |
四、系统总体逻辑框架 | 第18-21页 |
4.1 总体逻辑层次 | 第18-19页 |
4.2 三大保障体系 | 第19-20页 |
4.3 基础支撑系统架构 | 第20页 |
4.4 应用系统技术架构 | 第20-21页 |
五、应用系统总体设计 | 第21-36页 |
5.1 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5.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5.3 系统总体架构 | 第23-25页 |
5.4 架构实现方案 | 第25-27页 |
5.5 应用集成设计 | 第27-28页 |
5.6 数据集成设计 | 第28-29页 |
5.6.1 数据整合流程 | 第28-29页 |
5.6.2 数据共享方式 | 第29页 |
5.7 与其他系统的集成 | 第29-31页 |
5.7.1 与GPS平台集成 | 第29-31页 |
5.7.2 与多种运输方式及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 | 第31页 |
5.8 非功能性设计 | 第31-34页 |
5.8.1 高性能设计 | 第31-32页 |
5.8.2 易用性和用户体验性 | 第32-33页 |
5.8.3 可靠性和健壮性 | 第33页 |
5.8.4 扩张性和可扩展性 | 第33页 |
5.8.5 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 第33-34页 |
5.9 系统部署方案 | 第34-36页 |
六、应用系统建设 | 第36-67页 |
6.1 智能站务管理信息系统 | 第37-43页 |
6.1.1 功能框架 | 第37-38页 |
6.1.2 功能模块逻辑 | 第38-39页 |
6.1.3 总体业务流程 | 第39-40页 |
6.1.4 与终端系统联动流程 | 第40-43页 |
6.2 枢纽日常监测与联动支持系统 | 第43-45页 |
6.2.1 总体逻辑 | 第44页 |
6.2.2 系统技术架构 | 第44-45页 |
6.3 信息诱导与枢纽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 第45-58页 |
6.3.1 系统的总体 | 第46页 |
6.3.2 系统技术架构 | 第46-47页 |
6.3.3 安全环境监测子系统 | 第47-48页 |
6.3.4 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监测子系统 | 第48-52页 |
6.3.5 视频监测子系统 | 第52-53页 |
6.3.6 客流监测子系统 | 第53页 |
6.3.7 综合统计子系统 | 第53-54页 |
6.3.8 预警子系统 | 第54-55页 |
6.3.9 联动支持子系统 | 第55-58页 |
6.4 安全疏散诱导与应急管理系统 | 第58-63页 |
6.4.1 总体逻辑 | 第59-60页 |
6.4.2 安全疏散集中控制 | 第60-62页 |
6.4.3 日常值守 | 第62-63页 |
6.5 枢纽综合运行分析系统 | 第63-67页 |
6.5.1 总体逻辑图 | 第63-64页 |
6.5.2 系统功能设计 | 第64-65页 |
6.5.3 运输企业综合查询 | 第65页 |
6.5.4 运输企业综合分析 | 第65-66页 |
6.5.5 日常特征出行分析 | 第66页 |
6.5.6 节假日出行特征分析 | 第66页 |
6.5.7 客运站经营管理综合分析 | 第66-67页 |
七、应用支撑软件建设 | 第67-71页 |
7.1 概述 | 第67页 |
7.2 选型原则 | 第67-68页 |
7.3 产品方案 | 第68页 |
7.4 系统部署 | 第68-71页 |
八、主机及存储系统 | 第71-76页 |
8.1 概述 | 第71-72页 |
8.2 系统结构图 | 第72页 |
8.3 设备性能指标 | 第72-76页 |
九、网络系统 | 第76-92页 |
9.1 设计原则 | 第76页 |
9.2 局域网设计 | 第76-77页 |
9.3 网络及安全系统部署 | 第77-79页 |
9.4 系统拓扑图 | 第79页 |
9.5 VLAN划分 | 第79页 |
9.6 设备规格参数 | 第79-92页 |
十、通讯系统建设 | 第92-99页 |
10.1 概述 | 第92页 |
10.2 系统工作原理 | 第92-93页 |
10.3 系统组成 | 第93页 |
10.4 系统特点 | 第93-94页 |
10.5 布设原则 | 第94页 |
10.6 布设点位表 | 第94-95页 |
10.7 设备性能指标 | 第95-99页 |
十一、安全系统建设 | 第99-113页 |
11.1 客运南站网络环境 | 第99-102页 |
11.1.1 接入网络 | 第99页 |
11.1.2 内部网络 | 第99页 |
11.1.3 网络终端点 | 第99-100页 |
11.1.4 网络及计算机安全分析 | 第100页 |
11.1.5 来自外部网络的主要安全威胁 | 第100-101页 |
11.1.6 网络内部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 第101-102页 |
11.1.7 来自终端计算机的安全威胁 | 第102页 |
11.2 南站网络安全部署 | 第102-103页 |
11.2.1 总体部署 | 第102页 |
11.2.2 防火墙部署 | 第102-103页 |
11.2.3 安全网关部署 | 第103页 |
11.2.4 网络防病毒部署 | 第103页 |
11.3 南站网络安全系统实现 | 第103-113页 |
11.3.1 外部网络威胁防御 | 第103-105页 |
11.3.2 网络内部安全管理 | 第105页 |
11.3.3 WINDOWS系统安全管理 | 第105-107页 |
11.3.4 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 | 第107页 |
11.3.5 终端计算机病毒防御 | 第107页 |
11.3.6 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 | 第107-108页 |
11.3.7 防恶意软件保护 | 第108页 |
11.3.8 阻断P2P和IM的应用 | 第108页 |
11.3.9 Web过滤 | 第108页 |
11.3.10 内容过滤 | 第108-109页 |
11.3.11 策略组 | 第109页 |
11.3.12 运维管理平台建设 | 第109页 |
11.3.13 网络设备监控 | 第109-110页 |
11.3.14 主机监控 | 第110-111页 |
11.3.15 运维管理流程 | 第111-112页 |
11.3.16 故障和事件告警 | 第112-113页 |
十二、终端系统建设 | 第113-190页 |
12.1 售票终端 | 第113-117页 |
12.1.1 概述 | 第113页 |
12.1.2 布设规划 | 第113-114页 |
12.1.3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14-117页 |
12.2 检票终端 | 第117-123页 |
12.2.1 概述 | 第117-118页 |
12.2.2 布设原则 | 第118页 |
12.2.3 布设方案 | 第118页 |
12.2.4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18-123页 |
12.3 信息采集终端 | 第123-133页 |
12.3.1 视频监控终端 | 第123-126页 |
12.3.2 布设原则 | 第126-127页 |
12.3.3 布设方案 | 第127-131页 |
12.3.4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31-133页 |
12.4 客流检测终端 | 第133-140页 |
12.4.1 概述 | 第133页 |
12.4.2 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客流检测系统 | 第133-134页 |
12.4.3 基于激光扫描的客流检测系统 | 第134-138页 |
12.4.4 布设原则 | 第138页 |
12.4.5 布设方案 | 第138-139页 |
12.4.6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39-140页 |
12.5 安检防疫系统终端 | 第140-142页 |
12.5.1 概述 | 第140页 |
12.5.2 布设方案 | 第140-141页 |
12.5.3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41-142页 |
12.6 触摸屏 | 第142-143页 |
12.6.1 概述 | 第142页 |
12.6.2 布设方案 | 第142页 |
12.6.3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42-143页 |
12.7 车辆管理智能卡终端 | 第143-146页 |
12.7.1 概述 | 第143-144页 |
12.7.2 布设方案 | 第144页 |
12.7.3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44-146页 |
12.8 车辆识别与站位管理终端 | 第146-156页 |
12.8.1 概述 | 第146-148页 |
12.8.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 第148-151页 |
12.8.3 车位管理流程 | 第151页 |
12.8.4 长途客车进出流程 | 第151-152页 |
12.8.5 系统拓扑结构图 | 第152页 |
12.8.6 布设方案 | 第152-153页 |
12.8.7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53-156页 |
12.9 信息发布终端-LED显示屏 | 第156-161页 |
12.9.1 概述 | 第156-157页 |
12.9.2 布设原则 | 第157页 |
12.9.3 布设方案 | 第157-158页 |
12.9.4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58-161页 |
12.10 信息发布终端-LCD显示屏 | 第161-164页 |
12.10.1 概述 | 第161页 |
12.10.2 布设原则 | 第161-162页 |
12.10.3 布设方案 | 第162-163页 |
12.10.4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63-164页 |
12.11 广播系统 | 第164-175页 |
12.11.1 概述 | 第164页 |
12.11.2 系统组成 | 第164-166页 |
12.11.3 系统设计指标 | 第166-167页 |
12.11.4 功能设计 | 第167-169页 |
12.11.5 接口设计 | 第169页 |
12.11.6 扬声器布设方案 | 第169-172页 |
12.11.7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 第172-175页 |
12.12 时钟系统 | 第175-180页 |
12.12.1 概述 | 第175页 |
12.12.2 时钟系统拓扑图 | 第175-176页 |
12.12.3 系统组成 | 第176页 |
12.12.4 功能设计 | 第176-177页 |
12.12.5 应用软件功能 | 第177页 |
12.12.6 布设方案 | 第177-178页 |
12.12.7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78-180页 |
12.13 有线电视系统 | 第180-190页 |
12.13.1 概述 | 第180-181页 |
12.13.2 系统组成 | 第181-182页 |
12.13.3 有线电视布点方案 | 第182页 |
12.13.4 设备性能指标 | 第182-190页 |
十三、项目结果预期 | 第190-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193页 |
致谢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