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土力学论文

基于逆可靠度理论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1.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7-29页
        1.3.1 定性分析方法第17-19页
        1.3.2 定量分析方法第19-23页
        1.3.3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第23-29页
    1.4 逆可靠度理论研究现状第29-31页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第31-34页
第2章 边坡稳定逆可靠度分析方法的双重评价指标第34-53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第35-39页
        2.2.1 边坡可靠度分析的基本理论第35-38页
        2.2.2 一次二阶矩法基本原理第38-39页
    2.3 逆可靠度算法解析第39-44页
        2.3.1 逆可靠度问题的提出第39-41页
        2.3.2 基于HLRF的逆可靠度分析法第41-42页
        2.3.3 一次逆可靠度分析法第42-43页
        2.3.4 分析方法计算精度对比第43-44页
    2.4 边坡稳定逆可靠度分析法实施步骤第44-50页
        2.4.1 边坡稳定极限平衡分析模式第45-47页
        2.4.2 逆可靠度状态方程的构建及求解第47-50页
    2.5 分析方法执行过程示例第50-51页
        2.5.1 工程概况第50页
        2.5.2 分析过程及结果第50-51页
    2.6 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影响因素显著性的灰色-区间关联判别及筛选第53-77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序列响应面方法第54-58页
    3.3 基于因素显著性程度的模型优化第58-59页
    3.4 灰色关联度理论第59-60页
        3.4.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第59-60页
        3.4.2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第60页
    3.5 区间分析方法第60-62页
        3.5.1 区间数及其性质第61页
        3.5.2 区间数及基本量第61页
        3.5.3 区间数的四则运算第61-62页
        3.5.4 区间变量及其运算第62页
    3.6 灰色-区间关联度分析方法第62-67页
        3.6.1 灰色-区间关联度的确定方法第62-63页
        3.6.2 区间数决策矩阵的确定第63页
        3.6.3 区间数归一化处理方法第63-65页
        3.6.4 基于熵值区间的权重确定第65-66页
        3.6.5 区间关联度排序第66-67页
    3.7 样本参数的构造第67-71页
        3.7.1 试验设计表的构成第68-70页
        3.7.2 设计使用表的构成第70-71页
    3.8 影响因素显著性灰色-区间关联判别第71-72页
    3.9 判别方法效能测试第72-75页
        3.9.1 工程概况第72页
        3.9.2 参数的判别及筛选第72-75页
        3.9.3 稳定性处治措施第75页
    3.10 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考虑参数相关性及分布特征的模型优化第77-98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序列响应面法求解的特征第78-79页
    4.3 随机参数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第79-88页
        4.3.1 随机参数统计分布特征第79-81页
        4.3.2 随机参数相关性分析第81-83页
        4.3.3 参数的Nataf变换第83-88页
    4.4 极限状态方程的RSM重构与求解第88-89页
        4.4.1 边坡极限状态方程的RSM重构第88页
        4.4.2 边坡稳定逆可靠度的求解第88-89页
    4.5 基于响应面法的逆可靠度分析具体实施过程第89-90页
    4.6 优化分析示例第90-96页
        4.6.1 计算结果验证第90-93页
        4.6.2 工程实例分析第93-96页
    4.7 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基于Kriging与主动搜索法的功能函数构建第98-127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边坡功能函数构建方法的局限性第99-102页
        5.2.1 响应面函数表达形式第99-100页
        5.2.2 试验样本点的选取方式第100-102页
    5.3 功能函数构建的基本思路第102-104页
    5.4 Kriging代理模型概述第104-109页
        5.4.1 Kriging模型拟合过程第105-107页
        5.4.2 Kriging模型中的相关函数第107-108页
        5.4.3 Kriging模型误差检验第108-109页
    5.5 知样本点的构造第109-114页
        5.5.1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第110-112页
        5.5.2 主动学习法第112-114页
    5.6 基于Kriging模型的边坡功能函数重构第114-116页
    5.7 基于Kriging的逆可靠度分析步骤第116-117页
    5.8 验证与分析第117-126页
        5.8.1 模型拟合第117-118页
        5.8.2 计算精度验证第118-122页
        5.8.3 工程实例分析第122-126页
    5.9 小结第126-127页
第6章 实际工程应用第127-142页
    6.1 引言第127页
    6.2 依托工程概况第127-128页
        6.2.1 地形地貌第127页
        6.2.2 区域地质构造第127页
        6.2.3 水文地质条件第127页
        6.2.4 不良地质路段情况第127-128页
    6.3 典型区段一第128-136页
        6.3.1 区段一工程概述第128-129页
        6.3.2 区段一断面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第129-132页
        6.3.3 基于序列响应面法的逆可靠度分析第132-134页
        6.3.4 基于Kriging模型的逆可靠度分析第134-136页
    6.4 典型区段二第136-140页
        6.4.1 区段二工程概述第136-137页
        6.4.2 基于序列响应面法的逆可靠度分析第137-138页
        6.4.3 基于Kriging模型的稳定逆可靠度分析第138-140页
    6.5 工程建议第140页
    6.6 讨论分析第140-142页
结论与展望第142-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第161-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浆体与级配颗粒组合条件下泥石流冲击特性实验研究
下一篇:煤储层节理发育非均质性评价的构造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以鄂东临汾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