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声学工程论文--振动、噪声及其控制论文--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论文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磁场优化设计及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1.2 超磁致伸缩材料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第11-13页
        1.2.1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2.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点第12-13页
    1.3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应用第13-17页
        1.3.1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声纳系统第13-14页
        1.3.2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振动主动控制第14页
        1.3.3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电机第14-15页
        1.3.4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超精密加工第15-16页
        1.3.5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应用于流体控制第16-17页
    1.4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1 针对温度控制的优化设计第17-18页
        1.4.2 针对预紧力的优化设计第18页
        1.4.3 针对磁场的优化设计第18-19页
        1.4.4 针对力学问题的优化设计第19页
    1.5 本文的工作第19-21页
第2章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磁场设计第21-37页
    2.1 磁场的总体分析与设计第21-23页
    2.2 偏置磁场的设计第23-26页
        2.2.1 偏置磁场必要性以及提供方式选择第23-24页
        2.2.2 多分段圆柱永磁铁偏置磁场的提出第24-26页
        2.2.3 多分段圆柱永磁铁偏置磁场计算第26页
    2.3 驱动磁场的设计第26-30页
    2.4 磁路的设计第30-33页
    2.5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结构确立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7页
第3章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的仿真分析第37-53页
    3.1 Ansoft软件介绍及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1.1 软件简介第37页
        3.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2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静态特性仿真研究第39-45页
        3.2.1 永磁铁不同布置方式下偏置磁场分布第40-42页
        3.2.2 GMM棒内偏置磁场强度第42-44页
        3.2.3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静态驱动磁场第44-45页
    3.3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静态输出特性仿真研究第45-46页
    3.4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动态特性仿真研究第46-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实验台架设计及仿真分析第53-63页
    4.1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实验台架的设计第53-59页
        4.1.1 实验台架各部分的设计第53-57页
        4.1.2 实验台架总装图第57-58页
        4.1.3 负载质量的调节功能的实现第58-59页
    4.2 实验台架的仿真分析第59-61页
        4.2.1 ANSYS软件简介第59页
        4.2.2 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4.2.3 仿真结果第60-61页
    4.3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特性实验研究第63-73页
    5.1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特性实验的建立第63-65页
        5.1.1 实验装置第63页
        5.1.2 仪器校准第63-64页
        5.1.3 实验过程第64-65页
    5.2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静态特性实验的结果第65-66页
    5.3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动态特性实验的结果第66-71页
        5.3.1 激励信号频率为60Hz 下作动器的输出特性第66-68页
        5.3.2 激励电流幅值对作动器输出特性的影响第68-69页
        5.3.3 负载质量对作动器输出特性的影响第69-70页
        5.3.4 不同激励频率对作动器输出特性的影响第70-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独立分量分析在高光谱遥感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黄河兰州段水生生态系统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