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农村公路的界定 | 第10页 |
·农村公路的发展 | 第10-11页 |
·农村公路实施安全保障技术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宁波地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与道路特征调查与分析 | 第22-43页 |
·宁波农村公路安全现状与安全特征 | 第22-25页 |
·宁波市农村公路安全状况 | 第22-24页 |
·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形态 | 第24-25页 |
·农村公路的道路特征 | 第25-28页 |
·农村公路交通条件特征 | 第28-34页 |
·宁波农村公路交通量分析 | 第28-29页 |
·宁波农村公路车型构成 | 第29-30页 |
·农村农村公路车辆运行速度 | 第30-34页 |
·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4-42页 |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应用状况 | 第34-37页 |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路段判别标准研究 | 第43-53页 |
·事故指标的统计 | 第43-47页 |
·县道事故统计 | 第43-45页 |
·乡道事故统计 | 第45-47页 |
·判定指标 | 第47-50页 |
·实施原则和理念 | 第50-51页 |
·实施原则 | 第50页 |
·实施理念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设施适用性研究 | 第53-77页 |
·护栏 | 第53-57页 |
·护栏的安全防护标准和防撞等级 | 第53-55页 |
·护栏选用原则 | 第55-56页 |
·护栏的设置方法 | 第56-57页 |
·视线诱导设施 | 第57-61页 |
·轮廓标 | 第57-58页 |
·线形诱导标 | 第58-60页 |
·示警桩 | 第60-61页 |
·道口标柱 | 第61页 |
·标志 | 第61-65页 |
·标志内容 | 第62-63页 |
·结构形式 | 第63页 |
·设置位置 | 第63-64页 |
·反光膜 | 第64-65页 |
·尺寸 | 第65页 |
·交通标线 | 第65-67页 |
·设置方法 | 第65-66页 |
·标线的几何尺寸 | 第66页 |
·材料 | 第66-67页 |
·减速带 | 第67-73页 |
·适合农村公路减速带的形式 | 第67-70页 |
·减速带设置路段 | 第70页 |
·减速带的几何尺寸及设置要求 | 第70-73页 |
·凸面镜 | 第73-74页 |
·照明设施以及爆闪灯 | 第74页 |
·浅碟型边沟 | 第74-75页 |
·静音设施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农村安保工程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第77-90页 |
·宁波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的设置原则 | 第77-80页 |
·综合措施 | 第80-89页 |
·交叉口 | 第80-82页 |
·急弯 | 第82-85页 |
·陡坡 | 第85-86页 |
·急弯陡坡路段 | 第86页 |
·穿村镇路段 | 第86-88页 |
·视距不良路段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主要结论 | 第90页 |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