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芯电缆高速通讯井下遥传单元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测井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1.2.1 国内外测井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电缆测井系统中调制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3 单芯电缆测井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测井技术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难点分析 | 第17页 |
1.3.2 本论文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单芯电缆信道特性分析及总体方案制定 | 第19-32页 |
2.1 电缆阻抗及传输特性测试 | 第19-22页 |
2.1.1 阻抗测量 | 第20页 |
2.1.2 电缆传输特性测量 | 第20-21页 |
2.1.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1-22页 |
2.2 电缆通讯总体方案 | 第22-25页 |
2.2.1 传输方案的制定 | 第22-23页 |
2.2.2 上下行信道频谱划分 | 第23-24页 |
2.2.3 通讯时序 | 第24-25页 |
2.3 OFDM概述 | 第25-31页 |
2.3.1 OFDM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3.2 循环前缀 | 第28-29页 |
2.3.3 OFDM系统参数选择 | 第29-30页 |
2.3.4 OFDM系统结构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井下调制解调器的设计 | 第32-54页 |
3.1 井下调制解调器实现平台 | 第32-35页 |
3.1.1 DSP简介 | 第32-33页 |
3.1.2 芯片选择 | 第33-34页 |
3.1.3 软件开发环境 | 第34-35页 |
3.2 井下调制器总体设计 | 第35-45页 |
3.2.1 OFDM物理层输入数据包格式 | 第35-36页 |
3.2.2 RS编码 | 第36-37页 |
3.2.3 随机化 | 第37-39页 |
3.2.4 星座映射 | 第39-42页 |
3.2.5 IFFT | 第42-44页 |
3.2.6 频域信息帧结构 | 第44页 |
3.2.7 导频 | 第44页 |
3.2.8 参考序列PRBS-0 | 第44-45页 |
3.2.9 信道激活帧及训练序列0同步帧 | 第45页 |
3.2.10训练序列0帧及超帧同步帧 | 第45页 |
3.2.11信道分析帧 | 第45页 |
3.3 井下解调器的设计 | 第45-48页 |
3.3.1 下行信道的编码、调制及帧结构 | 第45-47页 |
3.3.2 井下帧格式解析 | 第47-48页 |
3.4 F28335硬件模块配置 | 第48-51页 |
3.4.1 DMA和McBSP配置 | 第48-50页 |
3.4.2 SCI接.配置 | 第50页 |
3.4.3 F28335中断配置 | 第50-51页 |
3.5 井下调制解调器软件总体实现 | 第51页 |
3.6 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51-53页 |
3.6.1 OFDM调制器实时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3.6.2 系统传输速率分析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井下方位-伽马仪器的设计 | 第54-71页 |
4.1 传统的伽马仪器和方位仪器 | 第54-57页 |
4.1.1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 第54页 |
4.1.2 伽马能谱测井原理 | 第54-55页 |
4.1.3 方位仪器测井原理 | 第55-57页 |
4.2 数字集成式方位-伽马仪器总体设计方案 | 第57-58页 |
4.3 伽马仪器软件设计 | 第58-63页 |
4.3.1 检测电路 | 第58页 |
4.3.2 线性前置放大电路部分 | 第58-60页 |
4.3.3 脉冲幅度分析 | 第60-61页 |
4.3.4 谱分析 | 第61-62页 |
4.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4.4 方位仪器软件设计 | 第63-70页 |
4.4.1 方位测量 | 第64-67页 |
4.4.2 方位校正 | 第67-68页 |
4.4.3 方位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72页 |
5.2 后续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