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分析 | 第14-22页 |
2.1 关键技术简介 | 第14-17页 |
2.1.1 OSGi组件技术 | 第14页 |
2.1.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简介 | 第14页 |
2.1.3 KVM虚拟化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2.1.4 服务器性能监控技术简介 | 第15页 |
2.1.5 虚拟机调度管理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2.1.6 网格计算资源管理技术简介 | 第17页 |
2.1.7 基于Agent的物理机/虚拟机故障诊断技术 | 第17页 |
2.2 系统创新技术简介 | 第17-21页 |
2.2.1 基于安全访问网关的虚拟机统一远程控制管理技术简介 | 第17-19页 |
2.2.2 基于X.509数字证书的物理机可信管理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2.2.3 基于Python的可编程分布式任务调度引擎技术简介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2-36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3.1.1 四川电力信息化建设概况 | 第22页 |
3.1.2 四川电力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3.1.3 云计算三层架构体系与SG-ERP总体架构对应关系分析 | 第23-24页 |
3.2 系统建设总体需求 | 第24-26页 |
3.3 功能性需求 | 第26-33页 |
3.3.1 用户角色描述 | 第26-27页 |
3.3.2 资源申请和变更管理 | 第27-29页 |
3.3.3 资源监控管理 | 第29页 |
3.3.4 资源运行管理 | 第29页 |
3.3.5 资源调度管理 | 第29-31页 |
3.3.6 资源配置管理 | 第31-32页 |
3.3.7 系统安全管理 | 第32-33页 |
3.4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3-34页 |
3.4.1 性能需求 | 第33页 |
3.4.2 扩展性需求 | 第33页 |
3.4.3 可靠性需求 | 第33-34页 |
3.4.4 安全性需求 | 第34页 |
3.5 配套支持条件 | 第34-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36-56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36-37页 |
4.2 系统总体架构 | 第37-38页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8-42页 |
4.4 分布式任务调度引擎设计 | 第42-46页 |
4.4.1 基于策略的云计算资源智能调度模型设计 | 第42页 |
4.4.2 基于Python的可编程分布式任务调度引擎设计 | 第42-46页 |
4.4.2.1 Job-joblet调度模型设计 | 第43页 |
4.4.2.2 Job-joblet事件触发模型设计 | 第43-45页 |
4.4.2.3 Job-joblet调度业务设计 | 第45-46页 |
4.5 IAAS层负载均衡调度算法设计 | 第46-49页 |
4.5.1 静态调度算法设计 | 第46-47页 |
4.5.2 动态调度算法设计 | 第47-49页 |
4.6 系统技术架构 | 第49-55页 |
4.6.1 软硬件配置与部署设计 | 第49-54页 |
4.6.1.1 部署模式 | 第49-50页 |
4.6.1.2 根据容量模型估算所需的计算资源 | 第50-52页 |
4.6.1.3 存储容量估算 | 第52页 |
4.6.1.4 软件需求 | 第52-53页 |
4.6.1.5 硬件需求 | 第53-54页 |
4.6.1.6 硬件部署拓扑 | 第54页 |
4.6.2 应用集成设计 | 第54-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验证 | 第56-69页 |
5.1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6-59页 |
5.1.1 功能概述 | 第56页 |
5.1.2 开发工具和技术路线 | 第56-57页 |
5.1.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情况 | 第57-59页 |
5.2 系统测试 | 第59-68页 |
5.2.1 测试环境 | 第59页 |
5.2.2 功能测试 | 第59-66页 |
5.2.3 测试项目及测试结果 | 第66-68页 |
5.2.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9-70页 |
6.1 总结 | 第6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