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纯化凹凸棒对污泥中重金属的钝化作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凹凸棒石概述第10-17页
        1.1.1 凹凸棒石的形态和结构第10-12页
        1.1.2 凹凸棒的组成第12页
        1.1.3 凹凸棒的特性第12-14页
        1.1.4 凹凸棒的开发利用现状第14-16页
        1.1.5 凹凸棒土提纯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 城市污泥概述第17-23页
        1.2.1 城市污泥的定义第17页
        1.2.2 城市污泥的性质第17-19页
        1.2.3 城市污泥的分类第19页
        1.2.4 污泥的处置与综合利用第19-21页
        1.2.5 污泥中重金属的处理方法第21-23页
    1.3 重金属形态分析第23-26页
        1.3.1 重金属形态分析概述第23-25页
        1.3.2 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第25-26页
        1.3.3 pH 对重金属赋存形态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第26页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26-28页
        1.4.1 研究内容第26页
        1.4.2 研究目的第26-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8页
    2.2 样品制备第28-29页
        2.2.1 凹凸棒样品制备第28-29页
        2.2.2 污泥样品制备第29页
        2.2.3 混合污泥样品制备第29页
    2.3 实验方法第29-33页
        2.3.1 混合污泥的培育第29-30页
        2.3.2 重金属全量测定方法第30页
        2.3.3 混合污泥 pH 与 EC 的测定第30页
        2.3.4 水溶态重金属的测定第30页
        2.3.5 DTPA 浸提态重金属的测定第30-31页
        2.3.6 混合污泥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的提取第31-32页
        2.3.7 生态毒性实验第32页
        2.3.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2-33页
3 纯化凹凸棒对污泥重金属钝化效果的对比与分析第33-62页
    3.1 纯化凹凸棒的 SEM 分析第33页
    3.2 污泥原料中重金属的总量与分布第33-34页
    3.3 纯化凹凸棒对 pH 和 EC 的影响第34-36页
    3.4 纯化凹凸棒对水溶态重金属的影响第36-39页
        3.4.1 纯化凹凸棒对 Cu 水溶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3.4.2 纯化凹凸棒对 Ni 水溶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37页
        3.4.3 纯化凹凸棒对 Cr 水溶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3.4.4 纯化凹凸棒对 Zn 水溶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38-39页
    3.5 凹凸棒对 DTPA 浸提态重金属的影响第39-42页
        3.5.1 纯化凹凸棒对 Cu-DTPA 浸提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39-40页
        3.5.2 纯化凹凸棒对 Ni-DTPA 浸提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3.5.3 纯化凹凸棒对 Cr-DTPA 浸提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5.4 纯化凹凸棒对 Zn-DTPA 浸提态百分含量的影响第42页
    3.6 纯化凹凸棒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第42-50页
        3.6.1 纯化凹凸棒对 Cu 形态分布的影响第42-44页
        3.6.2 纯化凹凸棒对 Ni 形态分布的影响第44-46页
        3.6.3 纯化凹凸棒对 Cr 形态分布的影响第46-48页
        3.6.4 纯化凹凸棒对 Zn 形态分布的影响第48-50页
    3.7 不同形态重金属百分含量的变化第50-57页
        3.7.1 不同形态 Cu 百分含量的变化第50-52页
        3.7.2 不同形态 Ni 百分含量的变化第52-53页
        3.7.3 不同形态 Cr 百分含量的变化第53-55页
        3.7.4 不同形态 Zn 百分含量的变化第55-57页
    3.8 重金属迁移性评估第57-59页
    3.9 重金属生态毒性评估第59-62页
4 结论与讨论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功能区划研究
下一篇:生活垃圾焚烧厂周围环境介质中二噁英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