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箱梁结构力学分析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箱梁结构力学分析中存在的难题及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1.2.1 箱梁结构力学分析中存在的四个难题 | 第13-16页 |
1.2.2 箱梁结构力学分析中存在的四个难题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1.3 国内外箱梁结构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2.1 解析法 | 第19-22页 |
1.2.2 数值分析法 | 第22-24页 |
1.2.3 试验法 | 第24-25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5-28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2 节线法的基本理论 | 第28-71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整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和坐标轴的选择 | 第28-32页 |
2.2.1 最小扭转刚度中心 | 第28-29页 |
2.2.2 整体坐标轴的选择 | 第29-32页 |
2.3 箱梁横截面面外变形的数学化方法 | 第32-34页 |
2.3.1 箱梁横截面面外变形曲面族的数学表达 | 第32页 |
2.3.2 节点和节线的选择 | 第32-34页 |
2.3.3 插值函数 | 第34页 |
2.4 箱梁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 第34-36页 |
2.4.1 横向位移表达 | 第35页 |
2.4.2 箱梁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 第35页 |
2.4.3 箱梁应变的描述 | 第35-36页 |
2.5 传统梁理论与节线法理论基础的区别 | 第36-44页 |
2.5.1 梁长短判断准则的区别 | 第36-37页 |
2.5.2 面外变形与任意一点位移表示方法的区别 | 第37-39页 |
2.5.3 控制方程的区别 | 第39-41页 |
2.5.4 控制方程求解方法的区别 | 第41-43页 |
2.5.5 能量计算方法的区别 | 第43-44页 |
2.6 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 第44-45页 |
2.7 刚度矩阵的程序化计算 | 第45-70页 |
2.7.1 箱梁截面的节点离散 | 第45-46页 |
2.7.2 矩形膜元刚度矩阵的确定 | 第46-56页 |
2.7.3 其它类型膜元刚度矩阵的确定及坐标变换 | 第56-59页 |
2.7.4 平行四边形膜元的刚度矩阵计算 | 第59-65页 |
2.7.5 梯形膜元的刚度矩阵计算 | 第65-68页 |
2.7.6 刚度矩阵的集成 | 第68-7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3 箱梁约束扭转分析 | 第71-99页 |
3.1 引言 | 第71页 |
3.2 箱梁约束受扭后变形形状的描述 | 第71-74页 |
3.2.1 整体坐标系 | 第72页 |
3.2.2 几种变壁厚宽翼缘箱梁横截面的最小扭转刚度中心 | 第72-74页 |
3.3 箱梁任意一点位移的描述 | 第74-76页 |
3.3.1 箱梁任意一点的位移表达式 | 第74页 |
3.3.2 节线的选择和横截面膜元划分 | 第74-76页 |
3.4 箱梁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76-78页 |
3.4.1 约束及荷载布置 | 第76-77页 |
3.4.2 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77-78页 |
3.5 刚度矩阵的计算 | 第78-79页 |
3.6 控制方程的求解 | 第79-80页 |
3.7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约束扭转结果分析 | 第80-92页 |
3.7.1 横截面MTSC位置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3.7.2 跨中横截面正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3.7.3 剪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85-88页 |
3.7.4 横截面翘曲变形计算结果分析 | 第88-92页 |
3.8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扭转中心位置的确定 | 第92-96页 |
3.8.1 箱梁横截面扭转中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 第93页 |
3.8.2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横截面扭转中心计算结果 | 第93-96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4 箱梁横向非对称轴方向剪切时的剪应力计算 | 第99-110页 |
4.1 引言 | 第99页 |
4.2 整体坐标系的建立 | 第99-100页 |
4.3 箱梁任意一点位移的描述 | 第100-101页 |
4.4 箱梁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4.4.1 约束及荷载布置 | 第101页 |
4.4.2 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4.5 刚度矩阵的计算 | 第102页 |
4.6 控制方程的求解 | 第102-103页 |
4.7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横向剪切的结果分析 | 第103-108页 |
4.7.1 横截面挠度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4.7.2 剪应力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5 箱梁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10-131页 |
5.1 引言 | 第110页 |
5.2 整体坐标系的建立 | 第110页 |
5.3 箱梁任意一点运动的描述 | 第110-111页 |
5.3.1 箱梁任意一点的运动表达式 | 第110-111页 |
5.3.2 节线的选择和横截面膜元划分 | 第111页 |
5.4 箱梁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111-113页 |
5.5 刚度矩阵的计算 | 第113-115页 |
5.6 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115-116页 |
5.7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自由振动结果分析 | 第116-130页 |
5.7.1 箱梁竖向弯曲自由振动分析 | 第117-120页 |
5.7.2 箱梁剪扭耦合自由振动分析 | 第120-125页 |
5.7.3 箱梁弯扭耦合自由振动分析 | 第125-13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6 竖向荷载作用下箱梁正应力及剪力滞分析 | 第131-148页 |
6.1 引言 | 第131页 |
6.2 整体坐标系的建立 | 第131页 |
6.3 箱梁任意一点位移的描述 | 第131-132页 |
6.3.1 箱梁任意一点的位移表达式 | 第132页 |
6.3.2 节线的选择和横截面膜元划分 | 第132页 |
6.4 箱梁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32-134页 |
6.4.1 约束及荷载布置 | 第132页 |
6.4.2 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132-134页 |
6.5 刚度矩阵的计算 | 第134页 |
6.6 控制方程的求解 | 第134页 |
6.7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在竖向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 | 第134-140页 |
6.7.1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竖向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 | 第135-138页 |
6.7.2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竖向弯曲时的剪力滞 | 第138-140页 |
6.8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 | 第140-147页 |
6.8.1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正应力分布 | 第142-144页 |
6.8.2 变壁厚宽翼缘箱梁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 | 第144-147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48-150页 |
7.2 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7.3 论文不足与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51-153页 |
附录A 程序流程图 | 第153-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5页 |
个人简历 | 第165-1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6-167页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