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关于村落文化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电影中村落文化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关于影视文化传播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1 关于华语电影的国外印象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关于华语电影中中国文化研究 | 第18-19页 |
1.3.3 关于华语电影传播研究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3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村落文化及其相关问题概述 | 第21-29页 |
2.1 村落文化的含义与分类 | 第21-23页 |
2.1.1 村落文化的含义 | 第21-22页 |
2.1.2 村落文化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 传统文化与村落文化 | 第23-26页 |
2.2.1 传统文化的含义 | 第24页 |
2.2.2 传统文化与村落文化的异同 | 第24-25页 |
2.2.3 村落文化的发展与现状 | 第25-26页 |
2.3 村落文化与乡村电影研究 | 第26-29页 |
2.3.1 乡村电影的概念 | 第26页 |
2.3.2 从电影的创作角度来看 | 第26-27页 |
2.3.3 从村落文化的传播角度来看 | 第27-29页 |
第3章 乡村电影中村落文化的审美表现 | 第29-41页 |
3.1 彰显人性之美的家族文化 | 第29-33页 |
3.1.1 人物作为家族文化的符号代表 | 第30-31页 |
3.1.2 社会关系形成伦理关系的社会基石 | 第31-33页 |
3.2 突出民族智慧之美的民间奇观 | 第33-37页 |
3.2.1 别具一格的村落建筑 | 第33-36页 |
3.2.2 特色鲜明的民间音乐 | 第36-37页 |
3.2.3 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 第37页 |
3.3 营造意境之美的多彩景观 | 第37-41页 |
3.3.1 自然之美的山水风景 | 第38页 |
3.3.2 和谐之美的劳作场景 | 第38-41页 |
第4章 村落文化在乡村电影中的审美价值 | 第41-52页 |
4.1 丰富了乡村电影的视听效果 | 第41-43页 |
4.1.1 构建自然朴实的视觉世界 | 第41-42页 |
4.1.2 打造异域情调的听觉世界 | 第42-43页 |
4.2 深化了乡村电影的时空内涵 | 第43-46页 |
4.2.1 生活环境的逻辑架构 | 第44-45页 |
4.2.2 人物心理的文化透视 | 第45-46页 |
4.3 提升了乡村电影的美学品质 | 第46-52页 |
4.3.1 增强了地域文化的审美品格 | 第46-48页 |
4.3.2 提高了农耕生活的文化品位 | 第48-49页 |
4.3.3 丰富了乡村电影的美学内涵 | 第49-52页 |
第5章 乡村电影中村落文化的传播效应 | 第52-60页 |
5.1 发挥了村落文化的正面效应 | 第52-56页 |
5.1.1 扩大了文化接受群体 | 第53-54页 |
5.1.2 引导村落文化二次传播 | 第54-55页 |
5.1.3 激起文化碰撞与思考 | 第55-56页 |
5.2 引发了村落文化的负面效应 | 第56-60页 |
5.2.1 表象解读中形成的“刻板印象” | 第56-57页 |
5.2.2 过激宣扬中曲解了“国家文化”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新时期以来我国优秀乡村电影及获奖情况 | 第67-69页 |
附录B 历届(1981-2013)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获奖影片 | 第69-70页 |
附录C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教授采访录 | 第70-74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 | 第74-75页 |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