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环境论文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2-3页
英文摘要第3-4页
导论第7-18页
    (一) 选题理由及意义第7-13页
        1. 选题理由第7-11页
        2. 选题意义第11-13页
    (二) 研究综述第13-16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第16-18页
一、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发展脉络第18-28页
    (一)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背景第18-21页
        1. 现实背景第18-19页
        2. 理论来源第19-21页
    (二)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第21-28页
        1.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萌芽第22-24页
        2.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第24-26页
        3.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深化第26-28页
二、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8-43页
    (一) 环境伦理:人对象性本质的内在要求第28-30页
        1. “对象性”是人的本质规定第28-29页
        2. “环境伦理”是人本质“对象性”的必然要求第29-30页
    (二)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30-35页
        1. 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互生成第30-33页
        2. 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互制约第33-35页
    (三) “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第35-39页
        1. 自然界本身固有其价值第36-38页
        2. “两种尺度”统一的原则第38-39页
    (四) “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第39-43页
        1. 自然主义、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统一第40-41页
        2. 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第41-43页
三、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第43-60页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回应第43-47页
    (二) 马克思的环境伦理理念第47-50页
        1. 善待自然第47-48页
        2. 循环生产第48页
        3. 适度消费第48-49页
        4. “两个和解”第49-50页
    (三)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在中国的实践第50-60页
        1. “物质变换”思想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启示第50-53页
        2. “两个和解”思想对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第53-57页
        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的启示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德信念差异对内隐种族偏见的影响
下一篇:转基因技术的环境伦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