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论文研究的现状 | 第8-13页 |
三、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清代云南地震史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对文章研究时间与研究空间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一、 对文中“清代”的时间界定 | 第15页 |
二、 对文中“云南”的空间界定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清代云南地区地震灾害的分布概况 | 第16-20页 |
第三节 清代各时期云南地震概况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地震与云南社会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清代各时期特大地震的灾情概述 | 第23-31页 |
一、 康熙年间地震概况 | 第23-24页 |
二、 雍正年间重大地震 | 第24-25页 |
三、 乾隆年间地震 | 第25-27页 |
四、 嘉庆年间地震 | 第27-28页 |
五、 道光年间地震 | 第28-29页 |
六、 咸、同、光、宣年间地震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地震对云南社会的影响 | 第31-37页 |
一、 地震与其它自然灾害 | 第32-33页 |
二、 震灾对云南的影响 | 第33-37页 |
第三章 云南社会对震灾的应对 | 第37-55页 |
第一节 影响云南社会灾后救助的几个因素 | 第37-40页 |
一、 历史因素 | 第37-38页 |
二、 交通条件 | 第38-39页 |
三、 民族因素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政府的救灾流程 | 第40-46页 |
一、 报灾 | 第40-42页 |
二、 勘灾与审户 | 第42-44页 |
三、 赈灾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救灾举措 | 第46-55页 |
一、 政府救灾 | 第46-51页 |
二、 个体救灾 | 第51-55页 |
第四章 对清代云南地震救灾体制的整体评价 | 第55-61页 |
一、 救灾思想 | 第55-56页 |
二、 灾赈制度层面 | 第56-58页 |
三、 晚晴时期灾赈的趋向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85页 |
附录一:云南各地区府、州、县、厅地震年份及次数统计 | 第61-75页 |
附录二:清代云南地震人口伤亡表 | 第75-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