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导言第12-21页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研究缘起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第14-19页
     ·核心概念第14-16页
     ·基础理论第16-19页
   ·创新之处与研究局限第19-21页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研究局限第20-21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第21-34页
   ·国内中产阶层消费研究第21-28页
     ·中产阶层的划分标准及其社会功能第21-22页
     ·中产阶层消费的经济功能第22-23页
     ·中产阶层消费理论研究第23-25页
     ·中产阶层消费实证研究第25-28页
   ·国外中产阶层消费研究第28-33页
     ·国外中产阶层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其理论流派第28-30页
     ·国外中产阶层消费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第30-32页
     ·国外中产阶层消费的作用与特征第32-33页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33-34页
第3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第34-48页
   ·研究背景第34-44页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变迁过程第34-35页
     ·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的演变轨迹第35-39页
     ·社会转型时期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变化第39-41页
     ·消费行为的社会学表达第41-44页
   ·研究设计第44-48页
     ·研究方法第44-45页
     ·技术路线第45-48页
第4章 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场域第48-82页
   ·中产阶层的消费结构第48-67页
     ·消费结构的基本内涵第48-49页
     ·中产阶层基本消费结构第49-54页
     ·中产阶层消费结构的变动速度和所达到的层次分析第54-62页
     ·中产阶层消费结构的主要特征第62-67页
   ·中产阶层的消费场域第67-82页
     ·场域理论流派第67-70页
     ·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第70-72页
     ·中产阶层消费场域的基本内涵第72-73页
     ·中产阶层消费场域的变迁第73-78页
     ·中产阶层消费场域的特征第78-82页
第5章 中产阶层的消费心理与消费类型第82-106页
   ·中产阶层的消费心理第82-95页
     ·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第82-83页
     ·中产阶层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第83-87页
     ·中产阶层消费的群体心理特征第87-93页
     ·中产阶层消费者细分及其消费心理特征第93-95页
   ·中产阶层的消费类型第95-106页
     ·生活必需品消费第95-97页
     ·休闲消费第97-98页
     ·理性的炫耀消费第98-100页
     ·品位与格调消费第100-101页
     ·超前消费第101-103页
     ·发展型消费第103-106页
第6章 自我概念语境下中产阶层消费价值观取向第106-122页
   ·"自我概念"的理论内涵第106-109页
   ·消费价值观及其取向第109-110页
   ·自我概念视角下的消费价值取向第110-111页
   ·中产阶层消费价值取向的维度确定第111-113页
     ·自我概念的三大维度第111页
     ·中产阶层消费价值取向的维度确定第111-112页
     ·中产阶层自我概念对其消费价值取向影响模型的建立第112-113页
   ·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价值观实证分析第113-122页
     ·中产阶层描述性统计第114-116页
     ·因子分析第116-118页
     ·相关性分析第118-122页
第7章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实践逻辑及其与消费行为关系的实证分析第122-172页
   ·消费认同的理论基础第122-127页
     ·认同的概念解读及理论阐释第122-123页
     ·认同的两个方面:群体归属感和自我感第123-124页
     ·认同与相关概念的交叉第124-125页
     ·消费方式与身份认同的构建第125-127页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综合强度和单项强度第127-135页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综合强度第129-131页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单项强度第131-135页
   ·影响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三大因素第135-139页
     ·经济收入第135-136页
     ·职业特征第136-138页
     ·文化教育第138-139页
   ·长江三角洲中产阶层自我认同与消费行为关系实证分析第139-169页
     ·主要假设与控制变量第139-141页
     ·问卷设计第141-142页
     ·样本情况和统计性分析第142-167页
     ·模型修正第167-169页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误区及其诱致结果第169-172页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的四大误区第169-171页
     ·中产阶层消费认同误区的诱致结果第171-172页
第8章 中产阶层消费的区隔逻辑、代际延续及其社会机制第172-203页
   ·中产阶层消费的区隔逻辑第172-188页
     ·消费区隔的理论内涵与解释框架第172-174页
     ·商品符号化消费区隔第174-181页
     ·消费空间的区隔第181-184页
     ·社会关系的区隔第184-186页
     ·消费观念的区隔第186-188页
   ·中产阶层消费的代际延续第188-195页
     ·子女代理消费第189-191页
     ·子女教育投资第191-192页
     ·消费反向社会化第192-193页
     ·初步形成品位第193-195页
   ·中产阶层消费的社会机制第195-203页
     ·阶层攀比与地位竞赛第196-198页
     ·自我定位与认同建构第198-200页
     ·消费扩张的溢出效应第200-201页
     ·个性化消费与生活世界的拓展第201-203页
第9章 中产阶层消费与和谐社会建设第203-222页
   ·中产阶层之于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第203-204页
   ·转型时期中产阶层消费的现实困境第204-210页
     ·中产阶层的自身局限性第205页
     ·中产阶层消费对社会整体消费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第205-206页
     ·中产阶层消费观念模糊第206-208页
     ·中产阶层消费具有不确定性第208-210页
   ·中产阶层消费与国内消费问题的关联第210-215页
     ·转型时期中国国内消费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第211-213页
     ·提升中产阶层消费能力有利于解决国内消费不足第213-215页
   ·和谐社会语境下促进中产阶层消费的政策设计第215-222页
     ·培育和扩大中产阶层的群体规模,提升中产阶层消费水平第215-218页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降低中产阶层消费不确定性预期第218-220页
     ·加大公共保障型住房建设投资,解决中产阶层住房难问题第220-221页
     ·支持信贷消费市场发展完善,提高中产阶层信用消费比重第221-222页
第10章 结语与展望第222-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36页
附录第236-238页
后记第238-2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承担的科研项目第239-242页
卷内备考表第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访制度成本研究
下一篇:有限精度权值神经网络优化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