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麦草清洁制浆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絮凝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无机絮凝剂 | 第15-16页 |
·有机絮凝剂 | 第16-17页 |
·微生物絮凝剂 | 第17-19页 |
·絮凝剂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厌氧技术 | 第19-24页 |
·IC 反应器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IC 厌氧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 | 第21-22页 |
·IC 反应器的水力模型 | 第22-23页 |
·IC 工艺技术优点 | 第23-24页 |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 | 第24-2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 | 第24-2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优点 | 第25页 |
·曝气生物滤池的缺陷 | 第25页 |
·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 第25-27页 |
·混凝处理法 | 第25-26页 |
·吸附处理法 | 第26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26页 |
·高级氧化技术 | 第26页 |
·组合技术处理 | 第26-27页 |
·回用对制浆性能的研究 | 第27-28页 |
·回用对生产的负面影响 | 第27-28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麦草P-RC APMP 制浆预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30-40页 |
·麦草原料分析 | 第31页 |
·实验过程 | 第31-33页 |
·实验流程 | 第31页 |
·过氧化氢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预处理方法 | 第32页 |
·磨浆及消潜 | 第32-33页 |
·PFI 打浆 | 第33页 |
·抄片 | 第33页 |
·检测 | 第33-35页 |
·白度指标 | 第33页 |
·强度指标 | 第33页 |
·水质指标检测 | 第33-34页 |
·能耗的计算 | 第34页 |
·纤维特性的分析 | 第34-35页 |
·环境扫描电镜(ESEM)处理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化学预浸渍后有机负荷对比 | 第35页 |
·磨浆能耗对比 | 第35-36页 |
·成浆白度对比 | 第36页 |
·物理强度对比 | 第36-37页 |
·FQA 纤维质量分析 | 第37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絮凝处理对中段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 第40-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水样 | 第40-41页 |
·药剂 | 第41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1-42页 |
·检测项目与方法 | 第42-43页 |
·吸光度波长的确定 | 第43-44页 |
·各种絮凝剂絮凝最佳条件 | 第44-50页 |
·Al_2(SO_4)_3 最佳絮凝条件 | 第44-45页 |
·FeSO_4 的最佳絮凝条件 | 第45-46页 |
·Fe_2(SO_4)_3 的最佳絮凝条件 | 第46-47页 |
·PAC 的最佳絮凝条件 | 第47-48页 |
·AlCl_3 的最佳絮凝条件 | 第48-49页 |
·FeCl_3 的最佳絮凝条件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2页 |
·离心前各种絮凝剂混凝效果的对比 | 第50页 |
·离心后各种絮凝剂混凝效果的对比 | 第50-51页 |
·Fe_2(SO_4)_3 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模拟IC 厌氧反应器处理絮凝出水的研究 | 第53-64页 |
·IC 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7页 |
·实验水样 | 第54页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54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54-56页 |
·检测方法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曝气生物滤池对厌氧出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 第64-77页 |
·实验原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实验用水 | 第64页 |
·仪器药品与设备 | 第64-65页 |
·检测方法 | 第65页 |
·反应器的启动 | 第65-70页 |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67-68页 |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 第68-70页 |
·高效菌的筛选 | 第70-76页 |
·培养基制备和灭菌 | 第70页 |
·优势菌的分离 | 第70页 |
·菌株的培养与高效菌的筛选 | 第70-72页 |
·平板分离结果 | 第72-73页 |
·高效菌的初步筛选结果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BAF 出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对纸浆性能的研究 | 第77-95页 |
·麦草废水深度处理 | 第77-90页 |
·原料及实验方法 | 第77-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90页 |
·废水回用对制浆性能的影响 | 第90-94页 |
·原料与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回用于不用工段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7章 论文的结论和创新之处 | 第95-98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创新之处 | 第96-97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3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103页 |
二、其它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