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动注塑机人性化设计研究与应用
CONTENTS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全电动注塑机的市场现状 | 第12页 |
1.1.2 注塑机造型设计现状 | 第12-13页 |
1.2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全电动注塑机人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4页 |
2.1 全电动注塑机的人性化设计 | 第18-20页 |
2.1.1 全电动注塑机产品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2 全电动注塑机人性化设计的内容 | 第19-20页 |
2.1.3 全电动注塑机的人机界面 | 第20页 |
2.2 人和注塑机在感官界面上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0-25页 |
2.2.1 设计对视觉感受的影响 | 第21-24页 |
2.2.2 设计对触觉感受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3 设计对听觉感受的影响 | 第25页 |
2.3 人和注塑机在认知界面上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5-27页 |
2.3.1 人的心理模型与注塑机安装、使用、维修 | 第25-27页 |
2.3.2 人的视觉认知特征与数控面板界面设计 | 第27页 |
2.4 人和注塑机在行为界面上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2.4.1 人的生理特征与注塑机的装配 | 第27-28页 |
2.4.2 人的生理特征与注塑机的使用 | 第28-30页 |
2.4.3 人的生理特征与注塑机的维护、维修 | 第30页 |
2.5 人和注塑机在情感界面上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0页 |
2.5.1 外观给人的情绪感受 | 第30页 |
2.5.2 行为体验 | 第30页 |
2.6 注塑机的造型意象 | 第30-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全电动注塑机人性化设计要素及设计原则 | 第34-42页 |
3.1 形态的人性化设计 | 第34-37页 |
3.1.1 整体形态风格 | 第34页 |
3.1.2 数控面板 | 第34-37页 |
3.2 色彩的人性化设计 | 第37-38页 |
3.3 材质的人性化设计 | 第38页 |
3.4 造型结构的人性化设计 | 第38-39页 |
3.6 标牌的人性化设计 | 第39-40页 |
3.7 造型细节的人性化设计 | 第40-4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UCD的全电动注塑机产品设计流程 | 第42-54页 |
4.1 用户研究 | 第42-50页 |
4.1.1 确定研究对象 | 第43页 |
4.1.2 收集与分析需求 | 第43-47页 |
4.1.3 建立用户模型 | 第47-50页 |
4.1.4 分析优先权 | 第50页 |
4.2 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4.3 设计评估 | 第51-52页 |
4.3.1 评价指标 | 第51页 |
4.3.2 评价方法 | 第51-52页 |
4.3.3 评价安排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博创全电动注塑机产品设计实践 | 第54-72页 |
5.1 项目描述 | 第54页 |
5.2 全电动注塑机的用户研究 | 第54-59页 |
5.2.1 用户需求收集与分析 | 第54-57页 |
5.2.2 用户目标定义与设计任务分析 | 第57-59页 |
5.3 BE120全电动注塑机造型设计方案 | 第59-62页 |
5.3.1 概念设计 | 第59-61页 |
5.3.2 样机制造 | 第61-62页 |
5.4 样机评价及设计分析 | 第62-71页 |
5.4.1 评分法评价 | 第63-64页 |
5.4.2 BE120全电动注塑机设计分析 | 第64-71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