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网络表达自由的概念 | 第15-20页 |
(一) 自由与表达自由 | 第15-19页 |
(二) 表达自由与网络表达自由 | 第19页 |
(三) 网络表达自由定义 | 第19-20页 |
二、网络表达自由的时代特点 | 第20-25页 |
(一) 表达主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 第20-21页 |
(二) 表达内容的多样性和无序性 | 第21-22页 |
(三) 网络舆论的民主性和专制性 | 第22-23页 |
(四) 网络话语的分权性和畛域性 | 第23-25页 |
三、网络表达自由的利益冲突 | 第25-31页 |
(一) 网络表达自由与国家利益 | 第25-27页 |
(二) 网络表达自由与公共利益 | 第27-28页 |
(三) 网络表达自由与私人利益 | 第28-31页 |
四、我国网络表达自由的立法缺陷 | 第31-35页 |
(一) 立法层次较低 | 第31页 |
(二) 思想陈旧老套 | 第31-32页 |
(三) 内部协调性差 | 第32-33页 |
(四) 界限规定宽泛 | 第33-34页 |
(五) 缺乏救济渠道 | 第34-35页 |
五、国外对网络表达自由的规制原则 | 第35-41页 |
(一) 利益衡量原则 | 第35-36页 |
(二) 避免最大伤害原则 | 第36-37页 |
(三) 最小限制原则 | 第37-38页 |
(四) 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确原则 | 第38-39页 |
(五) 真实恶意原则 | 第39-41页 |
六、健全网络言论自由制度的建议 | 第41-48页 |
(一) 提高立法层级,通过宪法和相关基本法作出规范 | 第41页 |
(二) 构筑专门的部门法体系 | 第41-43页 |
(三) 通过立法确立网络实名制 | 第43-44页 |
(四) 改善政府部门的网络监管 | 第44-45页 |
(五) 明确区分网络服务商责任 | 第45-46页 |
(六) 加强网络技术的研究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 第46-47页 |
(七) 搞好公共教育建设网络文明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附录:我国与网络表达有关的法律法规一览表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