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日船漂流“鞑靼”事件探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6页 |
(一) 研究概况 | 第8-14页 |
1、 从中日关系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9-10页 |
2、 从漂流民遣返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0-12页 |
3、 从日本“锁国”制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2-13页 |
4、 从“华夷秩序”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 原始资料 | 第14-15页 |
2、 研究性文献 | 第15-16页 |
一、 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发生与清朝的应对 | 第16-28页 |
(一) 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发生 | 第16-18页 |
(二) 清朝对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应对 | 第18-24页 |
1、 古代中国处理日本漂流事件之方式 | 第18-22页 |
2、 清朝对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应对 | 第22-24页 |
(三) 清朝厚待漂流民的原因 | 第24-28页 |
1、 政治方面“怀柔” | 第24-26页 |
2、 军事“威慑” | 第26-27页 |
3、 经济上的考量 | 第27-28页 |
二、 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发展与朝鲜的应对 | 第28-39页 |
(一) 明末清初朝鲜对清朝和日本的态度 | 第28-32页 |
1、 明末清初朝鲜对清朝的态度 | 第28-30页 |
2、 明末清初朝鲜对日本的态度 | 第30-32页 |
(二) 朝鲜对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应对 | 第32-36页 |
1、 漂流民的接待 | 第32-33页 |
2、 漂流民的遣返 | 第33-36页 |
(三) 朝鲜应对日船漂流“鞑靼”事件之缘由 | 第36-39页 |
三、 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结果与日本的反应 | 第39-52页 |
(一) 德川幕府初期的外交与锁国 | 第39-42页 |
1、 德川幕府初期的外交 | 第39-41页 |
2、 德川幕府初期的锁国 | 第41-42页 |
(二) 日本对日船漂流“鞑靼”事件的反应 | 第42-48页 |
1、 日本对漂流事件的处置 | 第42-44页 |
2、 漂流民的送还与幕府的反应 | 第44-48页 |
(1)日本谢使的派出 | 第44-45页 |
(2)致谢书契中的“鞑靼”蔑称 | 第45-46页 |
(3)日本出兵说 | 第46-48页 |
(三) 日本应对日船漂流“鞑靼”事件之缘由 | 第48-52页 |
1、 “华夷秩序”理念的影响 | 第48-50页 |
2、 政治及历史因素 | 第50页 |
3、 经济上的原因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表一:日船漂流鞑靼纪年表 | 第57-58页 |
表二:15 漂流民姓名 | 第58-59页 |
图一:遭难地附近略图 | 第59-60页 |
图二:漂流民的行程略图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