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感应电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电机内模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4-16页 |
| 2 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技术 | 第16-27页 |
| 2.1 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分析 | 第16-22页 |
| 2.1.1 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的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 第16-19页 |
| 2.1.2 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 | 第19-21页 |
| 2.1.3 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的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 2.2 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的感应电机状态方程 | 第22-24页 |
| 2.3 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2.3.1 矢量控制原理 | 第24-25页 |
| 2.3.2 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三相感应电机数学模型 | 第25页 |
| 2.4 感应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构成 | 第25-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基于内模控制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 第27-33页 |
| 3.1 内模控制原理 | 第27-28页 |
| 3.2 感应电机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28-31页 |
| 3.3 感应电机内模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基于龙贝格扰动观测器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方法 | 第33-39页 |
| 4.1 龙贝格观测器基本原理 | 第33-35页 |
| 4.2 感应电机龙贝格扰动观测器设计 | 第35-37页 |
| 4.3 龙贝格扰动观测器稳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 4.4 龙贝格扰动观测器状态误差分析 | 第3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5 基于龙贝格扰动观测器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方法仿真验证 | 第39-46页 |
| 5.1 仿真模型 | 第39-41页 |
| 5.2 基于IMC-LDO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有效性仿真验证 | 第41-45页 |
| 5.2.1 额定转速时仿真验证 | 第41-42页 |
| 5.2.2 低速时仿真验证 | 第42页 |
| 5.2.3 电机参数变化鲁棒性仿真验证 | 第42-4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6 基于龙贝格扰动观测器的感应电机内模控制方法实验验证 | 第46-54页 |
| 6.1 基于IMC-LDO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正确性实验验证 | 第46-48页 |
| 6.2 基于IMC-LDO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有效性实验验证 | 第48-53页 |
| 6.2.1 电机空载运行时动态性能实验验证 | 第48-49页 |
| 6.2.2 电机参数变化时鲁棒性实验验证 | 第49-51页 |
| 6.2.3 电机突加减载时动态性能实验验证 | 第51-53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7 结论 | 第54-56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54页 |
| 7.2 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硕士学习期间科研成果和奖励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