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实行行为
CONTENTS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 犯罪实行行为概说 | 第13-20页 |
(一) 犯罪实行行为的概念 | 第13-15页 |
1 大陆法系的犯罪实行行为的概念 | 第13-14页 |
2 我国关于犯罪实行行为的概念 | 第14页 |
3 本文的观点 | 第14-15页 |
(二) 实行行为的法律特征 | 第15-20页 |
1 刑法分则规定性 | 第15-16页 |
2 法益侵害性 | 第16页 |
3 有意性 | 第16-17页 |
4 类型性 | 第17-18页 |
5 相对性 | 第18-20页 |
二 犯罪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关系 | 第20-23页 |
(一) 犯罪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 | 第20-21页 |
(二) 犯罪实行行为与教唆行为 | 第21-22页 |
(三) 犯罪实行行为与帮助行为 | 第22-23页 |
三 犯罪实行行为的阶段 | 第23-31页 |
(一)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 | 第23-27页 |
1 大陆法系着手认定的相关学说及评析 | 第23-24页 |
2 我国关于实行行为着手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3 对各种学说的评析 | 第25-27页 |
(二) 犯罪实行行为的终了 | 第27-31页 |
1 研究实行行为终了的意义 | 第27-28页 |
2 我国关于实行终了的理论选择 | 第28-31页 |
四 特殊形态犯罪实行行为 | 第31-38页 |
(一) 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 | 第31-33页 |
1 不作为犯实行行为的认定标准 | 第31-32页 |
2 不作为犯实行着手的认定标准 | 第32-33页 |
(二) 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 第33-35页 |
1 概说 | 第33页 |
2 间接正犯着手的不同学说及评析 | 第33-35页 |
(三) 原因自由行为的实行行为 | 第35-38页 |
1 概说 | 第35页 |
2 原因自由行为实行着手的认定 | 第35-38页 |
五 犯罪实行行为在定罪量刑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38-42页 |
(一) 地位 | 第38-39页 |
(二) 作用 | 第39-42页 |
1 成立犯罪的首要条件 | 第39页 |
2 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 第39-40页 |
3 确定犯罪形态的依据 | 第40页 |
4 量刑的标准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