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五节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依据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新时期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4-21页 |
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 第14-17页 |
二 西方文化中的人本思想 | 第17-18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新时期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依据 | 第21-23页 |
一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第21-22页 |
二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23-31页 |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3-25页 |
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人民利益 | 第23-24页 |
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 第24-25页 |
三 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 第25页 |
第二节 “三个代表”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25-28页 |
一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第26页 |
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第26-27页 |
三 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第28-31页 |
一 发展为了人民 | 第29页 |
二 发展依靠人民 | 第29-30页 |
三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 第31-39页 |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 第31-35页 |
一 “人”的含义 | 第31-32页 |
二 “本”的含义 | 第32-33页 |
三 “以人为本”与相关概念区别 | 第33-35页 |
四 “以人为本”的基本界定 | 第35页 |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 第35-39页 |
一 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36-37页 |
二 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37页 |
三 以人为本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是注重社会公正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39-45页 |
第一节 新时期党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9-40页 |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 第39-40页 |
二 发展了新时期党的执政治国理念 | 第40页 |
第二节 新时期党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40-45页 |
一 以人为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 | 第41-42页 |
二 以人为本是贯穿我国“五位一体”建设的遵循原则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