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保险法论文

论不足额保险下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及制度安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言第11页
第一章 代位求偿权的法学分析及性质探究第11-19页
 第一节 保险代位制度的保险法分析第11-13页
  一、保险代位制度的源与流第11-12页
  二、当代各国对于保险代位制度的规定第12-13页
 第二节 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前提第13-15页
  一、保险利益必须存在第13页
  二、被保险人已在限额范围内进行了赔付且第三人负有责任第13-14页
   (一) 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的发生而对第三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第13-14页
   (二) 保险人已经履行了保险给付义务第14页
   (三) 保险人行使权利的数额以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数额为限第14页
  三、承担赔偿责任的第三人不得是具有特殊身份之人第14-15页
 第三节 充分补偿和公平原则——代位求偿权的立法初衷第15-17页
  一、对被保险人的充分补偿和禁止不当得利第15-16页
  二、第三人基于公平原则不因被保险人已获保险补偿而免责第16-17页
  三、通过减轻保险人的给付义务而降低社会平均保费负担第17页
 第四节 代位求偿权的属性——法定的债权转移第17-18页
  一、对代位求偿权属性的争议第17-18页
  二、债权的法定转移应为代位求偿权的本质属性第18页
 第五节 代位求偿权的取得方式:增设权益转让书要件的合理性分析第18-19页
第二章 不足额保险下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冲突第19-24页
 第一节 对不足额保险在理论和实务上的解读第19-20页
  一、不足额保险在保险法理论上的引入第19-20页
  二、不足额保险中保险金赔付的实务操作第20页
 第二节 代位求偿权该如何行使——不足额保险下的困惑第20-21页
 第三节 不足额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冲突的现状和解决方案第21-24页
  一、不足额保险下代位求偿权行使的三种学说第21-23页
   (一) 绝对说第22页
   (二) 优先说第22页
   (三) 相对说第22-23页
  二、各国对于三种学说的采纳度及实务操作第23-24页
   (一) 优先说与比例说的划江而治第23页
   (二) 两种学说下保险金赔付的实务操作第23-24页
第三章 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分析——基于被保险人优先原则的探讨第24-30页
 第一节“相对说”下法的非功能性显现第24-27页
  一、被保险人的“天生缺陷”和保险人的道德风险第24-25页
  二、相对说将使被保险人丧失获得完全补偿的可能第25页
  三、相对说对风险分担的误解第25-26页
  四、保险人在相对说下的不当得利第26页
  五、从比较法角度看相对说的劣势性第26-27页
 第二节 被保险人优先原则下代位求偿权行使劣后性的法理分析第27-30页
  一、对保险法相关法条的立法解读第27-28页
  二、保险法贯彻的是被保险人优先的宗旨第28页
  三、从代位求偿的利益衡平法理分析第28-29页
  四、从损失充分补偿的法理分析第29页
  五、从保险基金的运作过程分析第29-30页
第四章 不足额保险下代位求偿权行使的程序依赖:从连带债权到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的回归第30-40页
 第一节 现行实务操作中在解决请求冲突上的程序困扰第30-32页
  一、讼累、举证责任和既判力——现行制度下无法逾越的鸿沟第30-31页
   (一) 保险人和第三人的讼累第30-31页
   (二) 举证责任的承担第31页
  二、共同原告制度——《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对此问题的解决思路第31-32页
 第二节 以法定连带债权为核心的制度构建第32-35页
  一、连带债权的提出及其内外部效力第32-33页
   (一) 我国民法学中的连带债权制度第32-33页
   (二) 连带债权的内外部效力第33页
  二、代位求偿中的法定连带债权:对于传统民法的回归与突破第33-35页
   (一) 从一般法和特殊法角度看法定连带债权的构建第33-34页
   (二) 由共同原告制度走向法定连带债权制度第34-35页
 第三节 代位求偿权行使名义的应然性分析第35-39页
  一、代位求偿权行使名义的两种主要形态第35-36页
   (一) 以保险人的名义行使第36页
   (二) 以被保险人名义行使第36页
  二、关于此问题的中外比较法考察第36-38页
  三、保险法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统一规定第38-39页
   (一) 从民法法理角度分析第38页
   (二) 从诉讼的经济便利性角度分析第38-39页
 第四节 必要共同诉讼制度——基于当事人之间牵连性的引入第39-40页
  一、我国必要共同诉讼的理论误区第39页
  二、必要共同诉讼在代位求偿权案件中的应用第39-40页
第五章 结语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合伙取得股东资格
下一篇:关联交易下债权人保护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