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高透明度全解剖式氧化锆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1-15页 |
2.1 主要材料和仪器 | 第11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11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11页 |
2.2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2.2.1 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 | 第11页 |
2.2.2 病例的选择及分组 | 第11-1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2-13页 |
2.3.1 牙体预备 | 第12页 |
2.3.2 取模 | 第12页 |
2.3.3 技工室操作 | 第12-13页 |
2.3.4 修复体试戴和粘结 | 第13页 |
2.4 修复效果价 | 第13-14页 |
2.4.1 修复体临床效果评价 | 第13-14页 |
2.4.2 患者满意度评价 | 第14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14-15页 |
3 结果 | 第15-18页 |
3.1 资料完整性 | 第15页 |
3.2 修复效果评价 | 第15-18页 |
3.2.1 修复体评价 | 第15页 |
3.2.2 患者满意度评价 | 第15-18页 |
4 讨论 | 第18-22页 |
4.1 新型氧化锆材料的选择 | 第18页 |
4.2 全解剖式氧化锆修复体对对颌牙的磨耗 | 第18页 |
4.3 整体式氧化锆的透明度 | 第18-19页 |
4.4 临床应用 | 第19-21页 |
4.4.1 适应症与禁忌症 | 第19页 |
4.4.2 特殊病例 | 第19-21页 |
4.5 数字化扫描仪辅助制作 | 第21-22页 |
5 结论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创新性于自我评价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文献综述 | 第26-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攻读文献期间取得成果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个人简历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