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及其引导--论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文献综述第13-16页
 一、国内研究概况第13-14页
 二、国外研究概况第14-15页
 三、相关研究评述第15-16页
一、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现象第16-26页
 (一) 网络媒体的含义及特质第17-19页
  1.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第17页
  2.网络媒体的基本特质第17-19页
 (二)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社会的形成第19-22页
  1.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和现状第19-20页
  2.网络社会的若干特征第20-22页
 (三) 网络社会中的舆论表达第22-26页
  1.舆论、公共舆论、网络舆论的界定第22-24页
  2.网络舆论的特性第24-26页
二、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特征第26-39页
 (一) 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解读第26-30页
  1.理性与非理性的多学科释义第26-28页
  2.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界定第28-30页
 (二)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我国的缘起与演变第30-33页
  1.肇始与发轫:"网络民族主义"阶段第30-32页
  2.扩展与辐射: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阶段第32-33页
 (三)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在当下的特点第33-38页
  1.情绪化第33-34页
  2.偏激化第34-36页
  3.负向舆论的影响增大第36-38页
 (四)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主要途径第38-39页
  1.以电子邮件、新闻跟帖、BBS为代表的传统途径第38页
  2.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新途径第38-39页
  3.其他一些主要途径第39页
三、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出现原因及影响第39-46页
 (一)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成因分析第39-44页
  1.在本质上,它是社会现实问题的折射和放大第39-41页
  2.在主观上,网民在网络伦理道德上的不健全第41-43页
  3.在客观现实上,网络发展的不完善为非理性表达提供了可能第43-44页
 (二)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影响第44-46页
  1.对公共政策影响的双重性第44-45页
  2.对社会公义影响的两面性第45页
  3.一些不当言行触犯了国家法律第45页
  4.对当事人及第三方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第45-46页
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引导网络舆论第46-58页
 (一)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需要综合治理第46-48页
  1.健全网络法律体系第46-47页
  2.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第47-48页
 (二) 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特殊作用第48-50页
  1.宣传思想工作的性质和作用第48-49页
  2.宣传思想工作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性第49-50页
  3.宣传思想工作引导网络舆论的特殊优势第50页
 (三) 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途径和方法第50-58页
  1.加强主流网络媒体的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第51-53页
  2.改进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和舆论引导工作第53-54页
  3.以先进的网络文化为引领,构建多层次的宣传思想内容第54-56页
  4.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第56-57页
  5.积极与传统新闻媒体互动,实行网络舆论立体化引导第57-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制新闻中案例报道的及物性系统研究
下一篇: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论坛中传播的信息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