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研究进展 | 第13-50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物理类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 | 第14-27页 |
1.2.1 热敏感型超分子凝胶 | 第14-16页 |
1.2.2 光调控型超分子凝胶 | 第16-19页 |
1.2.3 触变型超分子凝胶 | 第19-22页 |
1.2.4 超声波型超分子凝胶 | 第22-26页 |
1.2.5 电场和磁场响应型超分子凝胶 | 第26-27页 |
1.3 化学类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 | 第27-49页 |
1.3.1 离子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 | 第27-33页 |
1.3.2 pH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 | 第33-36页 |
1.3.3 氧化还原型超分子凝胶 | 第36-38页 |
1.3.4 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中性物质型刺激响应凝胶 | 第38-42页 |
1.3.5 基于共价键相互作用的活性物质型刺激响应凝胶 | 第42-45页 |
1.3.6 酶刺激响应型凝胶 | 第45-46页 |
1.3.7 多重响应型凝胶 | 第46-49页 |
1.4 课题设计 | 第49-50页 |
第二章:化合物L1的合成及对F-响应型有机凝胶的制备 | 第50-61页 |
2.1 前言 | 第50-5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2.2.2 凝胶因子的制备 | 第51-53页 |
2.2.2.1 合成路线 | 第51页 |
2.2.2.2 中间体M_1的合成 | 第51-52页 |
2.2.2.3 中间体M_2的合成 | 第52页 |
2.2.2.4 凝胶因子L_1的合成 | 第52页 |
2.2.2.5 凝胶实验 | 第52-5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2.3.1 成凝胶溶剂筛选 | 第53页 |
2.3.2 转溶温度与临界凝胶浓度比较 | 第53-54页 |
2.3.3 凝胶形成机理和聚集方式 | 第54-57页 |
2.3.3.1 红外光谱 | 第54-55页 |
2.3.3.2 浓度核磁 | 第55-56页 |
2.3.3.3 X射线衍射 | 第56-57页 |
2.3.4 凝胶对氟离子的选择性识别 | 第57-6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化合物L2凝胶因子的制备与刺激响应性能研究 | 第61-75页 |
3.1 前言 | 第61-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3.2.1 试剂与溶剂 | 第62页 |
3.2.2 测试与分析仪器 | 第62页 |
3.2.3 实验原理 | 第62页 |
3.2.4 凝胶因子L_2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63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63-73页 |
3.3.1 L_2成凝胶溶剂筛选 | 第63-64页 |
3.3.2 转溶温度与临界凝胶浓度比较 | 第64-65页 |
3.3.3 L_2凝胶的形成方式和聚集机理 | 第65-68页 |
3.3.4 受体L_2对离子的刺激响应 | 第68-73页 |
3.3.4.1 L_2凝胶对阳离子的刺激响应测试 | 第68页 |
3.3.4.2 阳离子-L_2凝胶扫面电镜测试 | 第68-69页 |
3.3.4.3 阳离子-凝胶的荧光性质 | 第69-70页 |
3.3.4.4 凝胶对阳离子刺激响应机理探究 | 第70-73页 |
3.3.4.5 L_2对阴离子的刺激响应 | 第73页 |
3.4 结论 | 第73-75页 |
第四章 5-肼氧羰基甲氧基-1,3-苯二甲酰肼的合成 | 第75-78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75-76页 |
4.2.2 合成步骤 | 第76页 |
4.2.2.1 5-(甲氧羰基甲氧基)-1,3-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合成 | 第76页 |
4.2.2.2 5-肼氧羰基甲氧基-间苯二甲酰肼的合成 | 第7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9页 |
附录 | 第89-92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