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维生素C | 第11-12页 |
1.2 植物维生素C测定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滴定法测定植物维生素C含量 | 第12-14页 |
1.2.2 电化学法测定植物维生素C含量 | 第14-15页 |
1.2.3 色谱分析法测定植物维生素C含量 | 第15页 |
1.2.4 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 第15-16页 |
1.2.5 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 | 第16-17页 |
2 立题依据 | 第17-18页 |
3 实验部分 | 第18-23页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18-2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3.2.1 动力学光度法显色休系的化学组成 | 第20页 |
3.2.2 显色体系吸光度的测量波长的选定 | 第20-21页 |
3.2.3 动力学光度法定量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方法 | 第21页 |
3.2.4 维生素C溶剂的选择 | 第21页 |
3.2.5 硫酸用量的选择 | 第21页 |
3.2.6 碘酸钾用量的选择 | 第21页 |
3.2.7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猕猴桃维生素C | 第21-22页 |
3.2.8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柑橘维生素C | 第22页 |
3.2.9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其它领域维生素C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23-53页 |
4.1 显色体系的反应历程 | 第23-24页 |
4.2 维生素C与碘酸钾反应机理探讨 | 第24-31页 |
4.2.1 反应历程第一阶段机理 | 第24-26页 |
4.2.2 反应历程第二阶段机理 | 第26-31页 |
4.2.3 反应历程第三阶段机理 | 第31页 |
4.3 维生素C显色体系反应历程计量分析 | 第31-32页 |
4.4 维生素C的浓度与A_(max)的线性分析 | 第32-33页 |
4.5 显色体系参数优化 | 第33-36页 |
4.5.1 溶剂中草酸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 第33-34页 |
4.5.2 硫酸用景的分析 | 第34-35页 |
4.5.3 碘酸钾用量的分析 | 第35-36页 |
4.6 共存物质对体系影响 | 第36-39页 |
4.7 测定维生素C的应用 | 第39-53页 |
4.7.1 测定猕猴桃维生素C的应用 | 第39-42页 |
4.7.2 测定柑橘维生素C的应用 | 第42-45页 |
4.7.3 其他领域的应用 | 第45-53页 |
5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明专利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