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关于电视综艺节目及真人秀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残障人士形象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对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6页 |
2 平民圆梦类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的发展情况 | 第16-20页 |
2.1 平民圆梦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背景 | 第16-17页 |
2.2 平民圆梦类电视节目基本特征和形式 | 第17-18页 |
2.3 平民圆梦类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的意义 | 第18-20页 |
3 《中国梦想秀》残障选手的形象分析 | 第20-29页 |
3.1 《中国梦想秀》电视节目中残障选手概况 | 第20-21页 |
3.2 《中国梦想秀》残障选手分类 | 第21-22页 |
3.3 《中国梦想秀》残障选手案例及收视分析 | 第22-29页 |
4 影视作品及电视节目中的残障人士形象 | 第29-36页 |
4.1 国内影视作品中的残障人士形象 | 第29-31页 |
4.2 国内其他电视节目中的残障人士形象 | 第31-33页 |
4.3 国外影视作品及电视节目中的残障人士形象 | 第33-34页 |
4.4 对比《中国梦想秀》节目中的残障人士形象 | 第34-36页 |
5 残障选手呈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5.1 模式化的表演方式对生活困境的遮蔽 | 第36-37页 |
5.2 残障选手的个人隐私问题 | 第37-38页 |
6 总结及建议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作品《仁慈》脚本及阐述 | 第42-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