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审判机构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12-25页 |
第一节 传统知识产权“三审分立”制度 | 第12-14页 |
一、传统知识产权审判 | 第12-13页 |
二、传统知识产权“三审分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模式改革 | 第14-19页 |
一、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模式试点 | 第14-16页 |
二、“三审合一”六大模式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模式利弊分析 | 第19-25页 |
一、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模式的制度优势 | 第20-21页 |
二、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模式的缺陷分析 | 第21-25页 |
第二章 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5-29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域外知识产权法院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 第29-38页 |
第一节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日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韩国专利法院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德国联邦专利法院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欧洲统一专利法院 | 第33-35页 |
第六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智慧财产法院 | 第35-36页 |
第七节 域外知识产权法院制度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关于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议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我国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尝试 | 第38-40页 |
一、江苏南京铁路运输法院转型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启示 | 第38-39页 |
二、我国设置专门法院的经验参考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院 | 第40-47页 |
一、顶层设计与制度设计 | 第40-41页 |
二、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应遵循的原则 | 第41-42页 |
三、构建符合知识产权审判实际的审级制度和综合管辖制度 | 第42-44页 |
四、专家陪审员制度的引入 | 第44-46页 |
五、完善知识产权法院内部机构设置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