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亚当·斯密经济政策思想来源以及形成背景 | 第17-23页 |
2.1 重商主义发展为古典经济学发展所奠定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 重农主义对斯密经济政策思想形成的启示 | 第18-20页 |
2.2.1 魁奈的情感论和经济思想对斯密经济理论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其他经济学家对于斯密经济政策思想的启迪 | 第20-23页 |
2.3.1 哈奇森的“道德感性论”对于斯密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2 休谟的经济思想对于斯密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3章 斯密的经济政策思想主要内容 | 第23-28页 |
3.1 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假设“经济人” | 第23-24页 |
3.2 “看不见的手”与“守夜人”在市场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 第24-25页 |
3.3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第4章 斯密经济政策思想对不同时期经济学家的影响 | 第28-34页 |
4.1 斯密经济政策思想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斯密经济理论的借鉴、继承以及发展 | 第29-30页 |
4.3 当代经济学家理论与斯密经济理论的联系 | 第30-34页 |
4.3.1 马歇尔的“经济学” | 第30-31页 |
4.3.2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斯密经济理论 | 第31-32页 |
4.3.3 弗里德曼经济理论与斯密经济理论 | 第32-34页 |
第5章 斯密经济政策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34-40页 |
5.1 中国式的“经济人” | 第34-35页 |
5.2 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要相互结合 | 第35-37页 |
5.3 继承与发展斯密“国际贸易理论”思想 | 第37-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