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癌症概述 | 第9页 |
1.2 癌症治疗手段 | 第9-11页 |
1.2.1 手术治疗 | 第9页 |
1.2.2 放射治疗 | 第9页 |
1.2.3 化疗 | 第9-11页 |
1.3 智能性纳米药物输送体系 | 第11-15页 |
1.3.1 pH响应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 | 第11-12页 |
1.3.2 谷胱甘肽(GSH)响应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 | 第12-13页 |
1.3.3 ROS响应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 | 第13-14页 |
1.3.4 温度响应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 | 第14-15页 |
1.3.5 酶响应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 | 第15页 |
1.4 多药耐药性 | 第15-16页 |
1.5 光动力治疗 | 第16-17页 |
1.6 联合治疗 | 第17-19页 |
1.6.1 光动力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 | 第17-18页 |
1.6.2 光热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 | 第18页 |
1.6.3 光动力治疗与光热治疗联合应用 | 第18-19页 |
1.7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ROS触发释放的纳米载药体系的构建及肿瘤光动力-化疗联合治疗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2.2.1 材料 | 第22页 |
2.2.2 表征 | 第22页 |
2.2.3 ROS触发释放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DHTD/Zn-TPP)的构建 | 第22-23页 |
2.2.4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试 | 第23页 |
2.2.5 体外药物释放 | 第23页 |
2.2.6 细胞内药物释放 | 第23-24页 |
2.2.7 细胞存活率测试 | 第24页 |
2.2.8 单线态氧的检测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5页 |
2.3.1 ROS触发释放的聚合物键合药的合成(Dex-His-TK-DOX,DHTD) | 第24-29页 |
2.3.2 DHTD/Zn-TPP的自主装行为 | 第29-31页 |
2.3.3 单线态氧的检测 | 第31-32页 |
2.3.4 DHTD/Zn-TPP的体外释放行为 | 第32页 |
2.3.5 细胞内吞实验 | 第32-33页 |
2.3.6 DHTD/Zn-TPP的肿瘤增殖抑制评价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pH和ROS双重响应的双药胶束在抗肿瘤光动力-化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2.1 材料 | 第38页 |
3.2.2 表征 | 第38页 |
3.2.3 pH和ROS双重响应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3.2.4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试 | 第39页 |
3.2.5 单线态氧的检测 | 第39页 |
3.2.6 体外药物释放 | 第39页 |
3.2.7 细胞内药物释放 | 第39-40页 |
3.2.8 细胞存活率测试 | 第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3.1 DHTD/Zn-TPP/PTX的自组装行为 | 第40-42页 |
3.3.2 单线态氧的检测 | 第42-43页 |
3.3.3 DHTD/Zn-TPP/PTX的体外释放行为 | 第43页 |
3.3.4 DHTD/Zn-TPP/PTX的细胞内吞实验 | 第43-45页 |
3.3.5 DHTD/Zn-TPP/PTX的肿瘤增殖抑制评价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