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与立教--曾子及其学派孝道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文献梳理与以往研究 | 第9-11页 |
1.1.1. 《大戴礼记·曾子十篇》考辩 | 第9-10页 |
1.1.2 以往曾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曾子孝道研究缘起和现状简介 | 第11-15页 |
第2章 曾子及其学派孝道思想的发端 | 第15-24页 |
2.1 孝道思想之源流 | 第15-18页 |
2.1.1 孝道思想起源 | 第15-16页 |
2.1.2 孝道思想之演化 | 第16-18页 |
2.2 曾子时代的孝道课题 | 第18-24页 |
2.2.1 孝道思想的现实问题 | 第19-21页 |
2.2.2 孝礼实践的现实困境 | 第21-24页 |
第3章 曾子及其学派孝道思想的内涵 | 第24-39页 |
3.1 曾子及其学派孝道思想渊源 | 第24-27页 |
3.1.1 孔子孝道 | 第24-26页 |
3.1.2 曾门承道 | 第26-27页 |
3.2 曾子及其学派的孝道思想 | 第27-35页 |
3.2.1 以敬养亲 | 第27-30页 |
3.2.2 “忠之用,礼之贵” | 第30-32页 |
3.2.3 “孝有三”说 | 第32-33页 |
3.2.4 诚明天道 | 第33-35页 |
3.3 曾子及其学派践行孝道的方式 | 第35-39页 |
3.3.1 内省行孝 | 第35-36页 |
3.3.2 以礼行孝 | 第36-39页 |
第4章 曾子及其学派孝道思想的意义 | 第39-45页 |
4.1 孝德与教化 | 第39-42页 |
4.1.1 “孝,德之本也” | 第39-40页 |
4.1.2 “孝,教所由生” | 第40-42页 |
4.2 孝行与教化 | 第42-45页 |
4.2.1 化民成俗 | 第42页 |
4.2.2 民德归厚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