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设置抗塌落拉索的柔性连接连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连体结构的发展现状第11-17页
        1.2.1 连体结构的组成第11-12页
        1.2.2 连体结构的分类第12-14页
        1.2.3 连体结构的特点第14页
        1.2.4 连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点第14-15页
        1.2.5 连体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第15-17页
    1.3 抗塌落拉索的发展现状第17-19页
        1.3.1 拉索结构的应用现状第17-18页
        1.3.2 抗塌落拉索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抗塌落拉索参与工作后的连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第20-30页
    2.1 连体结构分析在 SAP2000 中的实现第20-21页
        2.1.1 SAP2000 简介第20页
        2.1.2 SAP2000 建模方法概述第20-21页
    2.2 SAP2000 中各种计算单元的模拟第21-26页
        2.2.1 框架梁、柱单元的模拟第21-22页
        2.2.2 剪力墙的模拟第22-23页
        2.2.3 支座模拟第23-24页
        2.2.4 拉索的模拟第24-25页
        2.2.5 碰撞单元的模拟第25-26页
    2.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在 SAP2000 程序中的实现第26-28页
        2.3.1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第26-27页
        2.3.2 阻尼参数的设置第27-28页
    2.4 本文模拟方式的可行性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双塔连体结构模型的建立第30-47页
    3.1 模型建立第30-32页
    3.2 连体结构配筋第32-45页
        3.2.1 连体结构整体配筋方案第32-39页
        3.2.2 连体结构局部配筋方案第39-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设置单拉索的双塔连体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47-74页
    4.1 模型概述第47页
    4.2 单拉索结构自振特性分析第47-49页
    4.3 地震波的选择第49-50页
    4.4 碰撞临界间隙的取值第50页
    4.5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处理第50-54页
    4.6 1.2 倍 7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第54-72页
        4.6.1 隔震支座位移对比第54-57页
        4.6.2 结构碰撞响应对比第57-68页
        4.6.3 塑性铰性能水平对比第68-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设置双拉索的双塔连体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74-88页
    5.1 模型概述第74页
    5.2 双拉索模型的自振特性分析第74-75页
    5.3 1.2 倍 7 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双拉索连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第75-86页
        5.3.1 隔震支座位移响应第75-78页
        5.3.2 塑性铰性能发展水平第78-83页
        5.3.3 结构模型在顶层节点最大位移时刻的剪力墙应力状态对比第83-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结论第88-89页
    6.2 展望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索穹顶的形态分析与静力计算
下一篇:影响岩土热物性参数测试的分析及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