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2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导电聚苯胺 | 第16-24页 |
·聚苯胺的概述 | 第16-17页 |
·聚苯胺的结构 | 第17-19页 |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 第19-20页 |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第20-22页 |
·化学氧化聚合法 | 第20-21页 |
·电化学聚合法 | 第21-22页 |
·乳液聚合法 | 第22页 |
·微乳液聚合法 | 第22页 |
·聚苯胺的应用 | 第22-24页 |
·电化学电容器 | 第22-23页 |
·传感器 | 第23页 |
·二次电池 | 第23页 |
·金属防腐 | 第23-24页 |
·电池屏蔽 | 第24页 |
·聚苯胺改性方法 | 第24-39页 |
·乳液法合成聚苯胺及其共聚物 | 第25-28页 |
·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胺及其共聚物 | 第28-30页 |
·不同的掺杂剂改性聚苯胺 | 第30-35页 |
·有机酸掺杂聚苯胺 | 第30-32页 |
·无机酸掺杂聚苯胺 | 第32-34页 |
·其他掺杂聚苯胺 | 第34-35页 |
·复合共混改性聚苯胺 | 第35-39页 |
·聚苯胺与碳纳米管(PANI-CNTs)的复合共混 | 第36页 |
·聚苯胺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共混 | 第36-37页 |
·聚苯胺与黏土的纳米复合共混 | 第37-39页 |
·木质素磺酸盐 | 第39-42页 |
·木质素磺酸盐的介绍 | 第39-40页 |
·木质素磺酸盐的应用 | 第40-42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40-41页 |
·合成高分子的原料和添加剂 | 第41页 |
·肥料、农药缓释剂 | 第41-42页 |
·螯合作用 | 第42页 |
·生产低分子量的化学试剂 | 第4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52-55页 |
·主要试剂 | 第52页 |
·仪器和测试 | 第52-55页 |
第三章 木质素磺酸盐为乳化剂和掺杂剂合成导电聚苯胺 | 第55-78页 |
·前言 | 第55页 |
·乳液制备及其测试 | 第55-59页 |
·乳液制备方法 | 第55-56页 |
·乳液的表面性能测试及其粒径分布 | 第56-59页 |
·乳液聚合合成导电聚苯胺与表征 | 第59-73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乳液聚合的机理讨论 | 第61-62页 |
·元素分析测试 | 第62-63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63-65页 |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 第65-66页 |
·导电性测试 | 第66-67页 |
·溶解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大角X射线衍射测试 | 第68-71页 |
·热重分析测试 | 第71-72页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四章 木质素磺酸钙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合成导电聚苯胺 | 第78-104页 |
·前言 | 第78-81页 |
·木质素磺酸钙修饰多壁碳纳米管 | 第81-86页 |
·制备方法 | 第81页 |
·修饰的机理讨论及其元素分析 | 第81-83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83-84页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84-86页 |
·修饰后的碳纳米管合成导电聚苯胺与表征 | 第86-99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合成的机理讨论 | 第87-88页 |
·元素分析测试 | 第88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88-90页 |
·紫外-可见光谱测试 | 第90-91页 |
·导电性测试 | 第91-93页 |
·溶解性能测试 | 第93-95页 |
·大角X射线衍射测试 | 第95-97页 |
·扫描电镜测试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第五章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聚苯胺的表面吸附动力学 | 第104-126页 |
·前言 | 第104页 |
·固态高分子材料吸附测试方法 | 第104-105页 |
·van Oss-Good-Chaudhury组合理论 | 第105-106页 |
·实验部分 | 第106-107页 |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107-111页 |
·吸附动态过程 | 第107-109页 |
·吸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 第109-111页 |
·动态表面能的计算 | 第111-123页 |
·常数C | 第111-113页 |
·COSθ的吸附动态变化 | 第113-117页 |
·γs~(LW)的吸附动态变化 | 第117-118页 |
·γs~(AB)的吸附动态变化 | 第118-121页 |
·γs的吸附动态变化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26-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学术成果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