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精细地质建模--以G04-12井区盒_8段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9-11页 |
1.2.1 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 | 第9页 |
1.2.2 地质建模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21页 |
2.1 研究区地质简况 | 第13-14页 |
2.1.1 研究区位置 | 第13页 |
2.1.2 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 | 第13-14页 |
2.1.3 研究区开发概况 | 第14页 |
2.2 地层特征 | 第14-19页 |
2.2.1 地层划分方案 | 第14-16页 |
2.2.2 地层划分 | 第16页 |
2.2.3 连井对比 | 第16-18页 |
2.2.4 地层对比划分结果 | 第18-19页 |
2.3 构造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 第21-40页 |
3.1 沉积微相特征 | 第21-26页 |
3.1.1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21-22页 |
3.1.2 沉积微相划分方案 | 第22页 |
3.1.3 测井相基础类型 | 第22-24页 |
3.1.4 沉积相剖面对比 | 第24-25页 |
3.1.5 沉积相平面特征 | 第25-26页 |
3.2 砂体结构特征 | 第26-28页 |
3.2.1 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 第26-27页 |
3.2.2 砂体结构类型 | 第27-28页 |
3.3 砂体展布特征 | 第28-33页 |
3.3.1 砂体叠置关系 | 第28-29页 |
3.3.2 砂体规模与砂体剖面对比 | 第29-31页 |
3.3.3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31-32页 |
3.3.4 有效砂体展布特征 | 第32-33页 |
3.4 储层特征 | 第33-36页 |
3.4.1 岩性特征 | 第33页 |
3.4.2 储层孔隙类型 | 第33-34页 |
3.4.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4-35页 |
3.4.4 物性平面分布 | 第35-36页 |
3.5 盒8气藏储量核算 | 第36-40页 |
3.5.1 储量核算标准 | 第37页 |
3.5.2 储量核算结果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盒_8储层精细地质建模 | 第40-64页 |
4.1 地质建模方法 | 第40-41页 |
4.1.1 确定性建模 | 第40页 |
4.1.2 随机建模 | 第40-41页 |
4.2 建模思路与数据准备 | 第41-43页 |
4.2.1 建模思路 | 第41-42页 |
4.2.2 建模数据准备 | 第42-43页 |
4.3 储层构造模型 | 第43-46页 |
4.3.1 网格系统划分 | 第43-44页 |
4.3.2 精细构造模型建立 | 第44-46页 |
4.4 储层岩相模型 | 第46-47页 |
4.5 储层属性模型 | 第47-59页 |
4.5.1 孔隙度模型 | 第48-52页 |
4.5.2 渗透率模型 | 第52-55页 |
4.5.3 气水分布模型 | 第55-59页 |
4.6 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 | 第59-63页 |
4.7 地质储量核算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地质模型检验以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64-73页 |
5.1 地质模型检验 | 第64-66页 |
5.1.1 单井物性参数检验 | 第64-65页 |
5.1.2 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 | 第65页 |
5.1.3 属性相关性检验 | 第65-66页 |
5.1.4 抽稀模型检验 | 第66页 |
5.2 数值模拟 | 第66-73页 |
5.2.1 模型粗化 | 第67页 |
5.2.2 地质储量拟合 | 第67-68页 |
5.2.3 气田开发动态历史拟合 | 第68-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