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陶瓷基逾渗复合材料的弱负介电性能调控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7页
第1章 绪论第18-46页
    1.1 前言第18-21页
    1.2 电磁超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1-36页
        1.2.1 周期性结构的电磁超材料第22-29页
        1.2.2 随机结构的电磁超材料第29-36页
    1.3 电磁超材料的应用第36-40页
    1.4 电磁超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第40页
    1.5 逾渗复合材料第40-45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45-4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测试方法第46-58页
    2.1 实验原料第46-49页
    2.2 实验设备第49-50页
    2.3 材料组分和结构表征第50-52页
        2.3.1 X射线衍射相分析(XRD)第50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0页
        2.3.3 拉曼光谱(Ramon Spectroscopy)第50页
        2.3.4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第50-51页
        2.3.5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1页
        2.3.6 热失重分析(TGA)第51-52页
    2.4 材料孔结构和密度测试第52页
        2.4.1 孔径分布测试第52页
        2.4.2 气孔率和密度测试第52页
    2.5 材料电磁性能测试第52-58页
        2.5.1 直流电导率第52-53页
        2.5.2 高频电磁性能第53-58页
第3章 钴/氮化硅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双负性质第58-68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材料制备第58-60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0-66页
        3.3.1 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第60-61页
        3.3.2 电导行为和逾渗现象第61-62页
        3.3.3 电容和电感特性第62-63页
        3.3.4 负介电常数第63-65页
        3.3.5 负磁导率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碳纳米管/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的两类负介电行为第68-80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材料制备第68-69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9-78页
        4.3.1 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第69-71页
        4.3.2 电导行为和逾渗现象第71-73页
        4.3.3 等效电路分析第73-75页
        4.3.4 两种类型的负介电行为第75-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石墨烯/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负介电行为第80-90页
    5.1 引言第80-81页
    5.2 材料制备第81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1-87页
        5.3.1 物相组成与微观结构第81-83页
        5.3.2 电导行为和逾渗现象第83-85页
        5.3.3 负介电行为第85-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90页
第6章 裂解碳/氮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弱负介电行为第90-112页
    6.1 引言第90-92页
    6.2 材料制备第92-93页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3-111页
        6.3.1 材料组成与微观结构第93-96页
        6.3.2 电导行为和逾渗现象第96-97页
        6.3.3 弱的负介电行为第97-99页
        6.3.4 碳化温度对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第99-104页
        6.3.5 碳化温度对材料负介电行为的影响第104-111页
    6.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7章 聚吡咯/钇铁石榴石陶瓷复合材料的可调负介电行为第112-122页
    7.1 引言第112-113页
    7.2 材料制备第113-114页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4-120页
        7.3.1 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第114-117页
        7.3.2 可控的负介电行为第117-119页
        7.3.3 磁性质第119-120页
    7.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6页
    8.1 结论第122-123页
    8.2 展望第123-124页
    8.3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6页
致谢第146-150页
附录Ⅰ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第150-154页
附录Ⅱ 英文论文第154-17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基铁性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数控机床能耗建模与面向能量的加工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