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5页 |
1.2.1 通过氧化定位基团控制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 第11-13页 |
1.2.2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合成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特色与创新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理论计算基础 | 第20-28页 |
2.1 过渡态理论 | 第20-22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2-24页 |
2.3 自然键轨道(NBO)理论 | 第24-25页 |
2.4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铑(Ⅲ)配合物催化由不同氧化定位基团控制的苯甲酰胺衍生物与α,α-二氟烯炔反应的化学选择性理论研究 | 第28-51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计算细节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4页 |
3.3.1 Rh(Ⅲ)催化1a的氢化反应 | 第31-37页 |
3.3.2 Rh(Ⅲ)催化1a¢的[4+1]环化反应 | 第37-42页 |
3.3.3 化学选择性探究 | 第42-44页 |
3.4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第四章 钴(Ⅲ)配合物催化烯、酮类三组分立体选择性的理论研究 | 第51-67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4.3.1 碳氢活化及炔烃选择性插入 | 第53-55页 |
4.3.2 羟醛进攻形成碳碳键 | 第55-57页 |
4.3.3 产物生成及催化剂再生 | 第57-59页 |
4.3.4 反应物1与3的反应顺序问题 | 第59-62页 |
4.4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