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引言 | 第17-19页 |
1.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 | 第17页 |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7-18页 |
1.1.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1.2 正极材料简介 | 第19-22页 |
1.2.1 层状正极材料 | 第19-20页 |
1.2.2 高容量富锂材料 | 第20-21页 |
1.2.3 尖晶石锰酸锂 | 第21页 |
1.2.4 聚阴离子正极材料 | 第21-22页 |
1.3 LiNi_xCo_yMn_zO_2三元正极材料 | 第22-29页 |
1.3.1 三元正极材料的结构 | 第22-23页 |
1.3.2 三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23-25页 |
1.3.3 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1.3.4 三元材料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1.3.5 三元材料的改性 | 第27-29页 |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29-3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37页 |
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31-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2.2 材料的合成 | 第32-35页 |
2.2.1 非含氮络合剂辅助制备球形Ni_(0.6)Co_(0.2)Mn_(0.2)(OH)_2前驱体 | 第32-34页 |
2.2.2 高温煅烧 | 第34页 |
2.2.3 表面包覆 | 第34-35页 |
2.3 材料的表征 | 第35页 |
2.3.1 粒度分析 | 第35页 |
2.3.2 X射线衍射(XRD) | 第35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5页 |
2.3.4 热分析(TG/DTA) | 第35页 |
2.4 电池组装 | 第35-36页 |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2.5.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36页 |
2.5.2 倍率性能测试 | 第36页 |
2.5.3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非含氮络合剂辅助制备球形Ni_(0.6)Co_(0.2)Mn_(0.2)(OH)_2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非含氮络合剂的筛选 | 第37-39页 |
3.3 柠檬酸钠辅助制备球形Ni_(0.6)Co_(0.2)Mn_(0.2)(OH)_2前驱体基本条件 | 第39-41页 |
3.3.1 反应温度 | 第39页 |
3.3.2 反应气氛 | 第39页 |
3.3.3 盐溶液、碱溶液浓度 | 第39-40页 |
3.3.4 盐与柠檬酸钠的比例 | 第40页 |
3.3.5 搅拌速度 | 第40页 |
3.3.6 滴加速度 | 第40-41页 |
3.4 络合剂浓度 | 第41-44页 |
3.4.1 络合剂浓度对前驱体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2 粒度分布结果 | 第42-43页 |
3.4.3 扫描电镜结果 | 第43-44页 |
3.5 反应pH值 | 第44-46页 |
3.5.1 反应pH值对前驱体的影响 | 第44页 |
3.5.2 粒度分布结果 | 第44-45页 |
3.5.3 扫描电镜结果 | 第45-46页 |
3.6 XRD结果分析 | 第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三元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LiNi_(0.6)Co_(0.2)Mn_(0.2)O_2热固相反应合成过程分析 | 第49-50页 |
4.3 锂化配比 | 第50-54页 |
4.3.1 XRD分析 | 第50-51页 |
4.3.2 充放电性能 | 第51-52页 |
4.3.3 倍率性能 | 第52-53页 |
4.3.4 交流阻抗 | 第53-54页 |
4.4 煅烧气氛 | 第54-58页 |
4.4.1 XRD分析 | 第54-55页 |
4.4.2 充放电性能 | 第55-56页 |
4.4.3 倍率性能 | 第56-57页 |
4.4.4 交流阻抗 | 第57-58页 |
4.5 煅烧温度 | 第58-63页 |
4.5.1 XRD | 第58-59页 |
4.5.2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9-60页 |
4.5.3 充放电性能 | 第60-61页 |
4.5.4 倍率性能 | 第61-62页 |
4.5.5 交流阻抗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LiNi_(0.6)Co_(0.2)Mn_(0.2)O_2的包覆改性研究 | 第65-79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湿法Al_2O_3包覆LiNi_(0.6)Co_(0.2)Mn_(0.2)O_2 | 第65-70页 |
5.2.1 XRD分析 | 第65-66页 |
5.2.2 SEM分析 | 第66-67页 |
5.2.3 充放电性能 | 第67-68页 |
5.2.4 倍率性能 | 第68-69页 |
5.2.5 交流阻抗 | 第69-70页 |
5.3 干法Al_2O_3包覆LiNi_(0.6)Co_(0.2)Mn_(0.2)O_2 | 第70-75页 |
5.3.1 XRD分析 | 第70-71页 |
5.3.2 SEM分析 | 第71-72页 |
5.3.3 充放电性能 | 第72-73页 |
5.3.4 倍率性能 | 第73-74页 |
5.3.5 交流阻抗 | 第74-75页 |
5.4 Al_2O_3包覆对LiNi_(0.6)Co_(0.2)Mn_(0.2)O_2样品形貌及循环寿命影响的比较 | 第75-78页 |
5.4.1 SEM表征 | 第75-76页 |
5.4.2 循环性能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5页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