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能源利用的形势及需求 | 第10-11页 |
1.1.2 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 第11-13页 |
1.2 波力发电技术 | 第13-17页 |
1.2.1 波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 第13-14页 |
1.2.2 世界各国波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3 波力发电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主动共振波能技术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3 主动共振波能系统动力模型 | 第20-22页 |
2.4 主动共振波能系统控制模型 | 第22-26页 |
2.4.1 运动方程的简化 | 第22-24页 |
2.4.2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刚度控制模型 | 第24-25页 |
2.4.3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振型 | 第25-26页 |
2.4.4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PTO系统阻尼 | 第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3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动力特性分析 | 第27-34页 |
3.1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设计参数 | 第27-29页 |
3.2 配重质心高度对变刚器可调刚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 配重质心高度对装置振型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4 主动共振波能技术数值仿真平台 | 第34-44页 |
4.1 引言 | 第34页 |
4.2 数值波浪水槽基本理论 | 第34-40页 |
4.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4.2.2 湍流模型 | 第35-36页 |
4.2.3 动量源项函数推导 | 第36-38页 |
4.2.4 自由表面模拟方法 | 第38页 |
4.2.5 动网格理论 | 第38-40页 |
4.3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数值仿真算法 | 第40-42页 |
4.3.1 运动方程求解算法 | 第40-41页 |
4.3.2 流固耦合算法 | 第41-42页 |
4.4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的能量交换 | 第42-43页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5 主动共振波能装置捕能能力仿真研究 | 第44-65页 |
5.1 引言 | 第44页 |
5.2 主动共振波能系统数值模型 | 第44-48页 |
5.3 装置运动响应分析 | 第48-51页 |
5.4 影响装置效率的因素 | 第51-63页 |
5.4.1 配重质心高度对装置效率的影响 | 第51-55页 |
5.4.2 PTO阻尼对装置效率的影响 | 第55-59页 |
5.4.3 利用线性化波能系统的振型探讨影响装置效率的因素 | 第59-63页 |
5.5 小结 | 第63-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