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我国行政协助制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12-18页
第一章 行政协助基本理论概述第18-30页
    第一节 行政协助的概念第18-23页
        一、行政协助概念的界定第18-21页
        二、行政协助与其他类似概念的辨析第21-23页
    第二节 行政协助的基本类型第23-25页
        一、羁束型协助和可裁量型协助第23-24页
        二、外部协助和内部协助第24页
        三、一般行为的协助和强制行为的协助第24-25页
        四、优势互补型协助和事态处理型协助第25页
    第三节 行政协助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一、行政一体化理论第25-26页
        二、政府合作理论第26页
    第四节 建立行政协助制度的必要性第26-30页
        一、是行政权限运行的要求第26-27页
        二、是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要求第27-28页
        三、是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第28-30页
第二章 我国行政协助制度的现状第30-41页
    第一节 行政协助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0-33页
        一、行政监察、海关、公安部门的行政协助立法第30-32页
        二、其他涉及行政协助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第32-33页
    第二节 我行政协助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一、行政协助在我国没有统一的规定第34页
        二、单行法中行政协助立法缺位,对各领域的行政协助事项没有具体的规定第34-36页
        三、有关行政协助的立法规定位阶不一,实践操作性较低第36页
        四、我国现有的相对完善的行政协助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效力较低第36-37页
    第三节 我国行政协助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7-41页
        一、以其他行政手段替代行政协助的现象严重,行政协助应有的制度功能无法有效发挥第37-38页
        二、行政协助激励机制不健全,行政协助中的不作为、滥用现象严重第38-39页
        三、责任分配机制不健全、各主体之间缺乏协助意识,行政协助多表现为被动协助第39-41页
第三章 域外行政协助立法比较及借鉴第41-52页
    第一节 行政协助主要立法模式第41-44页
        一、从价值趋向上看域外行政协助的立法模式第41-42页
        二、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看域外行政协助的立法模式第42-44页
    第二节 域外国家或地区行政协助立法的具体内容第44-49页
        一、域外国家或地区行政协助制度的法律渊源第44-46页
        二、域外国家或地区行政协助立法的具体内容第46-49页
    第三节 域外行政协助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第49-52页
        一、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协助制度的关系第50页
        二、行政协助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当被明确规定第50-51页
        三、注重行政协助物质手段的建设,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立法模式第51-52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协助制度的具体构建第52-61页
    第一节 我国行政协助制度的立法模式第52-54页
        一、兼顾行政效率与保护相对人权益的立法模式第52-53页
        二、逐级分层,层层衔接的立法外在表现形式第53-54页
    第二节 我国行政协助过程的具体内容第54-58页
        一、行政协助实体性规定第54-56页
        二、行政协助程序性规定第56-58页
    第三节 行政协助过程中的责任分配及争议解决第58-61页
        一、行政协助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分配第58-59页
        二、行政协助产生的争议的解决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附表1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词第66-67页
个人简历第6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事后抢劫罪若干问题探析
下一篇:我国核废料监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