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财产性利益的基本问题概述 | 第11-17页 |
(一)财产性利益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12页 |
(二)财产性利益的获取途径 | 第12-14页 |
(三)财产性利益与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14-15页 |
(四)财产性利益的域外保护现状 | 第15-17页 |
二、财产性利益应当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必要性考察 | 第17-26页 |
(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 | 第17-20页 |
(二)是实现刑法体系内在协调统一的必然选择 | 第20-22页 |
(三)是保障刑事司法实质公平合理的现实考量 | 第22-26页 |
三、几种常见的盗窃财产性利益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26-35页 |
(一)盗窃权利凭证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26-30页 |
(二)逃缴用餐费用与酒店住宿费用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三)盗窃劳务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四)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分析 | 第33页 |
(五)盗用他人汽车、擅自盗用他人房屋行为的定性分析 | 第33-35页 |
四、财产性利益作为盗窃罪犯罪对象的量刑考量 | 第35-42页 |
(一)财产性利益应当与其它犯罪对象在量刑上区别对待 | 第35-36页 |
(二)财产性利益与其它犯罪对象区别量刑的具体处理意见 | 第36-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